历史古城——邯郸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
邯郸兴于殷商后期,繁荣于战国和秦汉时期。先属卫后归赵,战国时为赵国都城,雄踞中原,为战国七雄之一,具有3000多年历史。
它将中原农业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融为一体,留下了“胡服骑射”的千古美名。构筑了赵文化豪放粗犷、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调。
独具特色的燕赵文化培育出大批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著名的有蔺相如、廉颇、苟子、赵奢、李牧等。
汉代末期,曹操攻下邺城后,修城扩地,使其成为北方军事和政治中心。
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
唐朝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逐渐崛起,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宋代又晋升为京都开封的陪都,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邯郸还是全国著名的成语之乡,拥有许多历史典故。“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许多历史典故都发生在这里,
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赵武灵王 中国第一个创建了骑兵的帝王,也开创了中国军事变革的先河。 赵武灵王,在位于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在国内带头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富国强兵,使军队战斗力和国力大大增强。对中原骑兵队伍的组建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赵武灵王开疆拓土,大展雄姿,灭中山,略胡地,扩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今包头市以北地带均属赵境。并深入险地亲探秦国情势,大有代秦统一天下之势。是我国古代改革开放、变法图强的先驱。 廉颇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人,是一位历经三代君王,转战四方的爱国名将。受封信平君、假相国,廉颇不但是勇敢善战的将军,也是知过勇改的有为之士,司马迁评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等典故流传千古。今邯郸境内有不少大墓名曰“廉颇墓”,表达了后人对这位爱国名将的怀念之情。 李牧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李牧,战国末年赵国大将。赵国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人,主要活动年代在赵孝成王至赵王迁时期,是最早抗击匈奴侵扰并取得重大胜利的著名军事家之一。他曾采用示弱骄敌、待机诱敌的战略, 斩杀匈奴骄兵十万,使其闻李牧名而丧胆。在长达十年多的时间内赵国北部边界不受侵扰 。并一鼓作气击破东胡,侍服林胡,为赵扩地千里。赵王迁三年(前233年), 秦军派兵攻打赤丽、宜安(今河北省蒿城四南),李牧率兵反击, 在肥(河北晋县西)大败秦军,因功封武安君。次年,秦军越太行,攻番吾(今河北平山东),又被李牧率师击败。后因赵王中秦反间计,被杀死。 蔺相如 赵国名相,和廉颇两个人威慑秦国。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上卿。相传邯郸市西十多公里处的蔺家河村是他的故里。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以大局为重,善与人和,历代备受称颂。 原为惠文王时缪贤的门客。 秦向赵强索 “和氏璧”,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 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随赵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南)与秦王相会,以智勇斗秦王,免使赵王受辱,因功拜为上卿。 对同朝大臣廉颇容忍谦让,使其愧悟,二人成为团结御敌的知交。邯郸城内有条胡同名“回车巷”,相传就是蔺相如在此回车给廉颇让路的地方。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7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百度百科里介绍的非常详细 http://baike.baidu.com/view/1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