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美食大国,我们的古人更毫不讳言“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中国最早的食物是麻、黍、稷、麦、豆(古书《淮南子》)等五谷,
不过到底什么是五谷?古人说法并不一致。一说指黍、稷、菽、麦、稻,另一说指麻、黍、稷、麦、豆。古人曾把大麻子当食物,所以麻也归于粮食类,但后来麻主要用来织布,不再列为粮食类。如今,“五谷”泛指各种主粮,或称为五谷杂粮。
五谷杂粮姓氏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类姓氏。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五谷作为姓氏已经流传了数千年。“食”在中国的地位之高,由此可见一斑。姓五谷的人对自己的姓氏都很自豪。
28岁的麦千隆老家在普兰店市大刘家镇麦家村,在市内工作的他告诉记者。他家的这一支麦姓在大连至少传了7代人了,“往前数的几辈人可都是直系亲属呢!”
麦姓的起源很多,但我们都比较倾向于麦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查阅资料,记者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麦丘老人为齐桓公祝寿,从而得“麦丘”为封地,其后裔先以“麦丘”为姓,后又去掉“丘”,以“麦”为姓。
其实麦姓人口很少,宋代《百家姓》里找不到该姓。麦姓来源也很复杂,最早出自齐国。春秋战国时期,麦丘老人为齐桓公祝寿,从而得“麦丘”为封地,其后裔先以“麦丘”为姓,后又去掉“丘”字,以“麦”为姓。此外,隋朝何饶丰(号铁杖)屡立战功,皇上问他愿任何职,他答:“愿能日食斗麦足矣!”皇上遂赐他姓麦,他的子孙都姓麦。
资料显示,明代凌迪知的《万姓统谱》上说:稷氏有二,后稷氏之后稷氏;汉稷嗣君叔孙通支孙亦为稷氏。麻姓起源有二:一是起源于熊姓。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大夫,姓熊,被封于麻(今湖北麻城)。他的子孙后代以封地名“麻”为姓;二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麻婴,他的子孙后代以其名字中的“麻”为姓。《姓氏考略》记载,豆姓出自熊姓,春秋时楚国公族后裔。至汉朝有豆如意,其子孙遂为豆氏。满族姓氏中与植物有关的伊拉氏,汉语的意思即为黍氏。
麻姓分布较广,族源复杂,河北、山西、广东、广西、云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苗族、回族、壮族、土族、傈僳族、锡伯族都有此姓。麻姓来源较多:第一,春秋时期,有一楚国大夫姓熊,被封于麻(今湖北麻城),他的子孙姓麻。第二,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麻婴,他的子孙以其名字中的“麻”为姓。第三,出自汉、唐时期朝鲜半岛百济国都邑固麻,邑人中有以邑名为姓者。第四,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降麻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第五,源于回族、壮族、蒙古族,他们汉化后改姓麻。在陕西和豫西地区,民国人物麻振武比较有名,此人绰号“麻老九”,陕西商州人,行伍出身,原是陕西靖国军第一路郭坚的部下,后投靠镇嵩军首领刘镇华,驻扎陕西大荔县一带,成为刘在陕西的走卒,盘踞称雄,震慑地方,当地妇孺一听他的名字便感到害怕。
关于稷姓,明代《万姓统谱》记载,这是一个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和山西太原、运城等地有较多稷姓。其来源有多种,可以确定的是,其中有人是后稷的后代。《洛阳市志》第2卷628页显示我市有稷姓人口。
粟姓看上去很像少数民族姓氏,少数民族中也确有粟姓。粟姓出自最古老姓氏之一的粟陆氏,是伏羲的后人。粟姓也是明朝从山西洪洞县迁出的姓氏之一,分布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安徽等地。如果是河南的粟姓,很可能来自洪洞县。譬如偃师佃庄镇东大郊的粟姓人家,共有20多户,八九十人,就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城关镇老城北关的粟姓也是明初从山西迁来的,当时他们兄弟二人都迁往外地,哥哥迁往山东,弟弟来到偃师。又传一代后,长门去了南阳,次门留在北关,目前已传至二十二代。此外,侗族中有粟姓,满族中也有粟姓。粟裕大将就是侗族人。
豆姓第一个渊源是出于姬姓。古代有泰豆氏,善于驭马驾车,周穆王时期,有个驾车能手造父,而他的驾驭本领就是从泰豆氏那里学来的。泰豆氏的后代都姓豆。另外,北魏时期,孝文帝来洛阳后,强迫鲜卑族汉化,其中鲜卑族慕容部的豆卢氏、拓跋部的纥豆陵氏、吐谷浑部的赤小豆氏,均在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成豆氏或莫氏。偃师市有豆姓14人。
以五谷为姓的人中,自古以来不乏名人,如麦姓人中隋朝大将军麦铁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英雄麦贤得等;麻姓人有明朝将领麻贵,宋朝有神童之称的麻九筹,唐朝画家麻居礼等;豆姓人中有北朝勇武将军豆代田等。(记者朱衍霜)
粟裕、麦贤得、谷牧——粟裕是我军杰出军事家,大将军衔;麦贤得是1965年“八六”海战中我海军战斗英雄;谷牧是我国经济建设战线杰出领导人,曾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大家也都很熟悉。
28岁的麦千隆老家在普兰店市大刘家镇麦家村,在市内工作的他告诉记者。这一支麦姓在大连至少传了7代人了,“往前数的几辈人可都是直系亲属呢!”
麦姓的起源很多,但我们都比较倾向于麦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查阅资料,记者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麦丘老人为齐桓公祝寿,从而得“麦丘”为封地,其后裔先以“麦丘”为姓,后又去掉“丘”,以“麦”为姓。
其实麦姓人口很少,宋代《百家姓》里找不到该姓。麦姓来源也很复杂,最早出自齐国。春秋战国时期,麦丘老人为齐桓公祝寿,从而得“麦丘”为封地,其后裔先以“麦丘”为姓,后又去掉“丘”字,以“麦”为姓。此外,隋朝何饶丰(号铁杖)屡立战功,皇上问他愿任何职,他答:“愿能日食斗麦足矣!”皇上遂赐他姓麦,他的子孙都姓麦。
资料显示,明代凌迪知的《万姓统谱》上说:稷氏有二,后稷氏之后稷氏;汉稷嗣君叔孙通支孙亦为稷氏。麻姓起源有二:一是起源于熊姓。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大夫,姓熊,被封于麻(今湖北麻城)。他的子孙后代以封地名“麻”为姓;二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麻婴,他的子孙后代以其名字中的“麻”为姓。《姓氏考略》记载,豆姓出自熊姓,春秋时楚国公族后裔。至汉朝有豆如意,其子孙遂为豆氏。满族姓氏中与植物有关的伊拉氏,汉语的意思即为黍氏。
麻姓分布较广,族源复杂,河北、山西、广东、广西、云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苗族、回族、壮族、土族、傈僳族、锡伯族都有此姓。麻姓来源较多:第一,春秋时期,有一楚国大夫姓熊,被封于麻(今湖北麻城),他的子孙姓麻。第二,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麻婴,他的子孙以其名字中的“麻”为姓。第三,出自汉、唐时期朝鲜半岛百济国都邑固麻,邑人中有以邑名为姓者。第四,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降麻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第五,源于回族、壮族、蒙古族,他们汉化后改姓麻。在陕西和豫西地区,民国人物麻振武比较有名,此人绰号“麻老九”,陕西商州人,行伍出身,原是陕西靖国军第一路郭坚的部下,后投靠镇嵩军首领刘镇华,驻扎陕西大荔县一带,成为刘在陕西的走卒,盘踞称雄,震慑地方,当地妇孺一听他的名字便感到害怕。
关于稷姓,明代《万姓统谱》记载,这是一个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和山西太原、运城等地有较多稷姓。其来源有多种,可以确定的是,其中有人是后稷的后代。《洛阳市志》第2卷628页显示我市有稷姓人口。
粟姓看上去很像少数民族姓氏,少数民族中也确有粟姓。粟姓出自最古老姓氏之一的粟陆氏,是伏羲的后人。粟姓也是明朝从山西洪洞县迁出的姓氏之一,分布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安徽等地。如果是河南的粟姓,很可能来自洪洞县。譬如偃师佃庄镇东大郊的粟姓人家,共有20多户,八九十人,就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城关镇老城北关的粟姓也是明初从山西迁来的,当时他们兄弟二人都迁往外地,哥哥迁往山东,弟弟来到偃师。又传一代后,长门去了南阳,次门留在北关,目前已传至二十二代。此外,侗族中有粟姓,满族中也有粟姓。粟裕大将就是侗族人。
豆姓第一个渊源是出于姬姓。古代有泰豆氏,善于驭马驾车,周穆王时期,有个驾车能手造父,而他的驾驭本领就是从泰豆氏那里学来的。泰豆氏的后代都姓豆。另外,北魏时期,孝文帝来洛阳后,强迫鲜卑族汉化,其中鲜卑族慕容部的豆卢氏、拓跋部的纥豆陵氏、吐谷浑部的赤小豆氏,均在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成豆氏或莫氏。偃师市有豆姓14人。
以五谷为姓的人中,自古以来不乏名人,如麦姓人中隋朝大将军麦铁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英雄麦贤得等;麻姓人有明朝将领麻贵,宋朝有神童之称的麻九筹,唐朝画家麻居礼等;豆姓人中有北朝勇武将军豆代田等。
粟裕、麦贤得、谷牧——粟裕是我军杰出军事家,大将军衔;麦贤得是1965年“八六”海战中我海军战斗英雄;谷牧是我国经济建设战线杰出领导人,曾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大家也都很熟悉。
大家都知道中国最早的食物是麻、黍、稷、麦、豆(古书《淮南子》)等五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