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日月星”下一句为“四诗风雅颂。”没有“四德亨利元”。
宋神宗年间,辽国派遣使者来中原。
翰林学士苏东坡奉命招待。辽使者出一联:“三光日月星”,要苏东坡来对。辽使者认为,这是副绝对。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不应重复。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来对,下面跟着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
谁知,苏东坡略一思索,就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辽使说:“我还以为是绝对呢。不想让你轻易对上了。”
苏东坡说:“什么绝对,我还可以补上三联呢。其一:一阵风雷雨;其二:两朝兄弟邦,其三:四德元亨利。”辽使问:“《周易》里‘乾’卦里的四德应该是‘元、亨、利、贞’啊,怎么漏了一字?”苏东坡答:“最后一字是先皇圣讳,臣不能随口念出。”原来,先皇宋仁宗名叫赵祯,祯、贞同音,属于“圣讳”,故删去一“贞”,亦成妙对。
扩展资料
跟这个对联类似的还有一副,来源于”扬州八怪“里的大才子郑板桥。
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郑板桥,既写得一手的好字,又画得一手好画,而每次书画构成之间,又以好诗配画,于是人们称他是诗、书、画三绝,于是有人赠他一副上联:三绝诗书画;其实这个上联跟前面的三光日月星一样,难在数量词与后面的配合。
但显然,这是对郑板桥极端赞誉,郑板桥当然知道,他不愿为这种称赞续写下联,友人又来见了,便明白这是郑板桥的的谦虚做怪,而郑板桥此时正当归隐,友人即续了下联:”一官归去来“。《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友人接着又赞了郑板桥的品格,实在精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九章勾股弦
宋神宗年间,辽国派遣使者来中原。翰林学士苏东坡奉命招待。辽使者出一联:“三光日月星”,要苏东坡来对辽使者认为,这是副绝对。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不应重复。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来对,下面跟着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谁知,苏东坡略一思索,就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辽使说:“我还以为是绝对呢。不想让你轻易对上了。”苏东坡说:“什么绝对,我还可以补上三联呢。其一:一阵风雷雨;其二:两朝兄弟邦,其三:四德元亨利。”辽使问:“《周易》里‘乾’卦里的四德应该是‘元、亨、利、贞’啊,怎么漏了一字?”苏东坡答:“最后一字是先皇圣讳,臣不能随口念出。”原来,先皇宋仁宗名叫赵祯,祯、贞同音,属于“圣讳”,故删去一德,亦成妙对。
还有
四书风雅颂
三光日月星,两人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