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初建与宋元,勃兴于明末、清代和明国时期。南靖拥有各类土楼15000多座,其中“两群两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杰出代表。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它是以黄土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条、杉木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青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中国“福建土楼”北京时间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ttp://www.tuloucy.com/cyfd/index.php/introductions/3-福建土楼简介.html
土楼的主要分布区域是四川西部、重庆、广西西部、粤东、福建西北与西南部、江西南部。粤东、赣南、闽西、闽西南、闽西北、闽南这一大片以客家县为核心的三角地区是土楼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其中又以闽西的永定、上杭、宁化、武平、龙岩,闽西南的南靖、乎和、诏安、华安、漳浦,粤东的梅县、大埔、蕉岭、五华、兴宁、平远、丰顺,深圳,香港和江西赣州的寻乌、安远、龙南、全南、定南等地的土楼数量为最多。 闽西的永定县,据不完全统计,有圆形土楼600多座,方形土楼7000多座,全县各式大小土楼共2万余座。它们大多分布在古竹、湖坑、下洋等东部山区乡镇。在所有客家县中,闽西永定县的土楼种类最为齐全。按其数量依次为五风楼、方形土楼、圆形土楼、八卦形土楼、半圆形土楼或马蹄形土楼、凹字形土楼、富字形土楼。前三种占了绝大比例。 http://www.520tulou.com/tulou/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