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5-04-30 10:22: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和接受学生,坦率待人,努力营造一种自由、无拘无束氛围。教学并非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包含了大量情感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学生出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觉,每个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必能吸收有益的东西。传统教育缺乏真情、亲密的人际关系,充塞着威胁和恐惧,特别是“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的倾向”很严重。“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不利于青少年的个性发展。这种管理主义片面强调青少年社会倾向身心发展过程中社会方面的要求,在班级活动中,过分地强调听话和遵守纪律,不恰当地突出教师的权威,甚至把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权利绝对化,由此使青少年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和管理者产生畏惧,惟恐自己的行为出现各种错误和不当。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时我们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确认识到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的意义和要求,也的确力求通过各种办法和措施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但是由于这种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思想的潜在影响,这些办法和措施有时恰恰反过来成为了不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营造轻松、自然的外部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追求教学艺术。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指引下,用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以及精心的课前准备,与学生共同营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
关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今后还要不断探索,总能找到更加合适的方法的。2.、发现问题,理解新知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只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自觉地融入到学习中来,真正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井田制”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先是会告诉他们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但是又会引用到另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时候,学生就出现了疑问和困惑,土地国有和土地王私有这不是互相矛盾的么?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再引导学生理解在奴隶制社会中的“土地国有”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土地国有”不是一个意思,那个时代的国家权力是掌握在以王为中心的极少数统治阶层手中的,所以也相当于“王私有”,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对概念进一步深化理解,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明确目标,激发兴趣  作为一名新走上教学岗位的老师,最初在备课时,我总是会犯一个错误,只知道备教材、备教法。而渐渐的,在老教师的提点指导下我才渐渐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地位不容忽视,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先确定好此节课的教学目的,即目标,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为教与学指明方向。由此可见,确定好目标,并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干什么,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使得学生为实现目标,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的时候,先给学生一个框架,指导学生从根本原因、社会原因、宗教因素等方面来分析原因,从航海知识、地理知识以及造船技术等方面来分析,给学生方向,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去寻找答案。4.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  在教学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其实老师心中对每个学生都是有一个期望值的,而这个期望值往往是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表现和成绩来决定的。所以这个期望值通常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保持了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甚至会略微低一些。而这样的期望值其实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是不利的,所以,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一种积极的期望。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像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而且老师要努力让学生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从而不断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想像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5.从历史本身的特点来看  历史都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但是进入高中后学生普遍感觉到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已经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初中的历史主要停留在表面史实的学习,而高中更加注重的是历史根源和历史规律的探寻与理解。尤其是高中必修一的教学内容,核心内容便是政治制度这样突然从表面进入到对本质的探索,学生普遍感觉比较吃力。而面对高一上学期九门功课的压力,课堂的四十分钟显得尤为关键,而如何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关系到课堂的学习效率。从开学到现在,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曾经尝试过小游戏,通过游戏来引导学生探讨历史规律,但实施起来却不怎么成功。课后对此进行了反思,发现问题主要出在游戏本身。这个游戏对高一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大,而且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将游戏有效得进行,也因此以失败告终。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课堂小游戏就真的无效,现在要寻找的是一种既不耽误教学进程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规律的游戏过程,这个问题我将继续探索下去。
其次便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如何从教学内容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用一种他们喜欢且乐于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学习,这方面的探索也很有必要。比如说在讲秦朝统一的时候,学生对于秦始皇这个人物还是很有兴趣的,那么在讲这个人物的时候教师就该将人物讲得生动饱满,而不是干瘪瘪的把他的一系列错失平铺直叙下来。告诉学生,再伟大,秦始皇也只是个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他的性格弱点和缺陷,可以适当结合他的童年来探讨为何秦始皇会选择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统治他的帝国。还有像是在将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尤其是商朝喜欢用占卜的方式来判断事情的走向,这里可以适当引入一段甲骨文,带着学生一起认一认猜一猜,他们会很有兴趣去理解这段文字究竟是何意义,这样也能很好的记住这个相关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