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职校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消极态度

2025-02-24 00:06:5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许多毕业生以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令人称道的业绩,但不可否认确有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毕业生,不仅缺乏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追求,缺乏基本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甚至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有的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可以说,当前社会上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评价并不高。这说明我们的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
一、 教学方式单一
中等职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在我国中等职校中,职业道德教育是主要通过职业道德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更甚者职业道德教育是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渗透。通过职业道德为主题的文娱活动,和专题讲座、报告会等以活动的形式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较少。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职业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容缺乏理解和内化,缺乏实践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致使不少学生感到有些事好坏难辨,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
二、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职业道德包括一般职业道德和行业职业道德。但有关调查显示:只有9.8%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针对他们所学的专业或他们专业将要从事的行业。90.2%的职业道德教育只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的教育,对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很少涉及。其具体的表现是,80.2%的学生不知道其专业有没有国家统一颁布的职业道德规范,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规范及具体要求

三、师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职业学校职业道德师资结构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职职业道德教师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或者没有专职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课一般由政治课教师、行政人员兼任。同时还发现,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师道尊严、唯我独尊的观念仍然存在,对学生缺少民主、平等和尊重等等.
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大部分教师未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实施。
四、评价方式简单
在中等职校,职业道德课采用试卷考试对学生职业道德进行测评,即学校主要采用试卷考试对学生职业道德进行测评。这样的评价方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重视知识考查,轻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轻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轻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轻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
职业道德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职业学校加强职业教育的具体内容。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呢?
一、认真上好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的理论依据与必要前提 职业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列入重点教学内容,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理解从职业的道德准则,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挑选了那些政治素质好、职业道德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职业教育课教师,并确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重点。我们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适应各种职业活动的道德要求内容与体现具体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内容。这样就便于学生联系自己专业的特点来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上,我们一改纯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是联系社会实际,结合学生存在的一些情况,采取“实例介绍”、“专题讨论”、“集中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针对问题讲,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大大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喜闻乐见,而且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二、实践教学是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学生不会因为教师告诉他社会需要诚信就会变得更加诚信,也不会因为掌握了系统的职业道德知识就会更好地遵守职业道德,不会因为教师讲了几乎不需要动脑就能判断是非的案例而对其中所体现的含义有更深刻的体会。课堂教学总会使职业道德教育有所缺失,教师无成就感,学生也不会太感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实践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重要作用就显现出来。那么实践教学又是怎样对学生职业道德形成起作用的呢?职业道德教育与行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加强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创设企业生产活动氛围,严格按企业要求对学生进行实操,可以将实训场所模拟成企业生产车间,学生实习分组按企业班组划分,真正做到学生像徒弟,老师像师傅,实训场所像车间。这样,学生的职业道德就会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地加以形成。坚持职业道德的“职业性”,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知与行”的统一,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职业道德的认同,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习惯。
三、企业实践是增强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的根本途径
职业教育具有行业性和企业特点。因此,要加强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就必须加强行业企业实践的力度。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千万不能对下企业实习的学生放任自流,有的学校让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学校对实习过程不加管理,更不可能重视学生在此期间职业道德的提升。为此这就要求学校要与企业配合,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增加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学校在接触企业、考察企业的过程中,要安排学生的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也要借鉴企业的评价标准,对在校学生进行校企大致相当的评价。可见,企业实践是增强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的根本途径。
四、把学先进和增强职业道德结合起来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通过优秀毕业生事迹现身说法,以此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其次,我们还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的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有位同学拾得身份证、户口低保证及有三万余元住院费的收据的小包,交还了失主。我们便利用他的现身说法,开展宣传、表彰,并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针对各自的专业特点和内心实际写心得体会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职业情操,使学生从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目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我们坚持从实践中狠抓职业道德教育,既贴近学生,又灵活多变,打破了单纯 凭课堂灌输的理论模式,深得学生喜爱,因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