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桐是苦苣苔科多年生肉质草本,具肥大块茎,大岩桐叶茂翠绿,花大而美丽,有粉、红、紫、白、复色,由春到秋不断开花,是有名的夏季花卉。栽培要点是:
①生长期需要温暖环境,1~10月温度宜保持18~23℃;10月至翌年1月保持10~12℃。生长期间空气湿度大,则叶片生长繁茂、碧绿。冬季休眠期需保持干燥,冬季增温可提前开花,降温至12~15℃可使花期延长。
②大岩桐应放半阴处,忌强光直射。分批播种,能陆续开花。
③在浇水、施肥时,要避免水、肥浇到叶面上。
④浇水要掌握适时适量。花期浇水要充分,花后、夏季高温潮湿浇水要减少。从叶片伸展到开花前,每隔10天施1次稀饼肥水,花芽形成时,增施1次过磷酸钙。
通常用播种繁殖。10℃以上,随时可播。8~12月播种最好。8月播种,翌年5月开花,3月播种8月开花,从播种到开花需要5~7个月。
播在浅盆中,要均匀,不可过密,因种子小,可覆薄土或不覆土,轻轻镇压,用浸水法将盆土浸湿,盖上玻璃,放半阴处,发芽适温20~22℃,10天发芽后除去玻璃。
大岩桐也可用叶插繁殖。春季选健康的叶片,连叶柄剪下,再剪去部分叶边,叶柄基部修平,斜插于温室沙床,保持高温、高湿,适当遮荫,可长出小苗。
播种的小苗长出2片叶经移苗2次,长到5~6片叶时移入小盆中。每天喷水1~2次。
为采种需要进行人工授粉,花后1个月采种。
花钟形,色如丝绒,适合摆设于窗台、桌几之上,作点缀之用。
养 大岩桐宜用含腐殖质丰富、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栽培,常用3份腐叶土或泥炭土,加1份河沙或珍珠岩及少量基肥配制。二年生块茎冬季休眠,3月开始萌芽,需及时换盆。栽植块茎需露出盆土,每个块茎只需留一个嫩芽。块茎可续栽培7~8年.每年开花两次,太老的块茎则需要淘汰更新。

(2)浇水
盆栽初期宜保持气温在20℃左右和较高的空气湿度,但宜少浇水。恢复生长后,再逐渐增大浇水里,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空气湿度大,叶片生长繁茂葱绿。北方气候干燥要经常喷雾,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夏季高温季节,要适当少浇水,盆土不干可以不浇。秋季气温降低时,可逐渐减少浇水量,使植株逐步进入休眠。进入休眠期枝叶枯黄后,减少浇水至完全停止浇水。冬季休眠期保持干燥,如湿度过大,温度又低,块茎易腐烂。浇水需均匀,不宜过湿,否则会导致烂根烂叶。不宜直接给叶面浇水,以防出现水溃,引起叶片腐烂。

(3)施肥
大岩桐喜肥。定植时,应施足底肥,可将少许骨粉或1匙过磷酸钙放在盆底,再覆盖粗沙和培养土。生长旺盛期。每周施稀薄肥水1次,以腐熟有机肥(如腐熟豆饼水)效果最好。形成花苞时,再增施0.5%的过磷酸钙1~2次。因叶面绒毛密生,施肥时不可使肥液沾污叶面和花蕾,以免引起腐烂。每次施肥后,需喷清水1次,以保持叶面清洁。

(4)温度
大岩桐生长适温10℃~25℃,并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高温时须注意通风、降温、保湿。蕾期温度不宜过高,10℃~18℃为宜,否则会导致花梗细长瘦弱。开花前如能将温度降至12℃~15℃,则可使花期更长久,且花朵不至于太娇嫩。冬季落叶休眠期,块茎在5℃左右可以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