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忠贤只手遮天,却斗不过一个刚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

2025-04-02 21:40:0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其实魏忠贤之所以斗不过17岁的崇祯,和崇祯的年纪无关。关键的一点就是魏忠贤能只手遮天完全是因为明熹宗是他的最大的靠山,而这个大靠山现在去世了。想当初魏忠贤的胡作非为,为非作歹就是依仗明熹宗对他的放任。这种放任促使魏忠贤的权势越大。当时所有的朝堂大事,明熹宗都让魏忠贤去处理。魏忠贤恰恰能抓住明熹宗的心理,对他的喜好了如指掌,投其所好。因此他的权势就得到无限的膨胀,以至于许多大臣敢怒不敢言。

你想想明熹宗的红人,谁惹得起呢。再加上魏忠贤利用手中的权利大肆笼络自己手下人,形成关系网。这样他就做到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崇祯继位,本来对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就已经知道,大为恼火,现在当然要除掉这个奸诈小人。而魏忠贤自己也意识到,明熹宗的故去,他的大势就已经去了。

而且崇祯铲除魏忠贤应该是顺应民意。早先朝堂上的大臣就已经对魏忠贤深恶痛绝,只是前面有明熹宗的庇护,魏忠贤每次遇到弹劾都能轻而易举的过去。时间久了大臣们也都心寒了不愿意再冒险做无畏的牺牲。现在崇祯继位,大臣们看到新君的态度,心里自然是明了,加上长久积压下对魏忠贤的反对,此时正是最好的时候将魏忠贤击破,当然就会主动站到崇祯身边支持崇祯。

魏忠贤虽然善于投机取巧,但是却没有什么号召力,手下的看见崇祯要拿他开刀,自然是心知肚明大势已去,树倒猢狲散,也就纷纷倒戈。这种情况下,魏忠贤让刚继位的崇祯拿下,也就轻而举了。自做孽不可活,这也是魏忠贤应得的下场。

回答2:

    那是因为在登基了的皇帝面前,魏忠贤权力再大,也不过是个跳梁小丑,魏忠贤的权力全部都是来自于皇权的赋予。

    魏忠贤是一个阉宦,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干了很多年,才得到太监中最高的职位,辅助皇帝管理政事。为什么说一个宦官能有那么大的权势,其实也跟“上下一日百战”离不开关系,也就是说,上下级关系并不那么和谐,往往是一天就要交战上百次,尤其是明朝的君权和臣权之间的斗争更加明显。


    经过土木堡之变后,武官势力消磨殆尽,文官集团权力过大,皇帝急需要新的一方势力加入来平衡,这就是宦官集团的异军突起了,因为太监是近侍,是皇帝的家奴,因此权力再大,在身份和地位上都取决于皇帝,所以很受皇帝信任,权力的增长才滋生了像魏忠贤这样的千岁。

    只不过,太监终究只是太监,他们没有深厚的世家背景,也不像文人集团那样抱团,他们所依靠的只有皇帝,如果一旦皇帝不维护他,对他不再宠信,失去作用的太监们就是纸糊的老虎,随时都会被其他势力撕碎,而魏忠贤就是这样一个不受崇祯皇帝信任的人。

    魏忠贤早在崇祯还是信王的时候就深深的得罪了他,果然崇祯一即位,为了收拢臣心,就先拿人憎鬼厌的魏忠贤开刀了。并且在此之前,崇祯已经多方收集了魏忠贤的犯罪证据,并且在表面上维持不动的状态,反而先让魏忠贤自乱阵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最后在大臣们的弹劾下,雷厉风行,直接将魏忠贤一棍打死。

回答3:

可别小看了少年崇祯,虽然说只有十七岁,但是人家的政治头脑和手段可是一流的,而魏忠贤呢,虽然说是只手遮天,权势强盛,但是真论政治手段还是玩不过人家崇祯的,而且魏忠贤身上的奴性,他对于皇权还是恐惧的,而且魏忠贤没读过什么书啊,所以当崇祯以皇权要压制魏忠贤的时候,这只纸皮老虎就慌了。

魏忠贤本来只是一个街头小混混,因为赌博欠了下一笔钱无力偿还,一怒之下就挥刀自宫,进宫当太监了,而后来则是因为翘了另外一个太监的老相好而在皇上面前露了脸,因为那个老相好是皇上的奶妈,由这个奶妈牵线,魏忠贤得以在朱由校的面前大显身手,关键是魏忠贤特会拍马屁啊,这让朱由校对他很是重视。

朱由校在位的这几年时间里,魏忠贤的权势达到了顶峰,人称九千岁,据说崇祯的继位还是经过他的默认的。话说这崇祯从一开始对他就是充满仇恨的,他表面上对魏忠贤很是尊敬听话,但是背地里去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他撤掉魏忠贤的人,换上自己的人,并且派人收集魏忠贤以往的种种罪状。

他将魏忠贤的党羽逐个地贬官,并且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读魏忠贤的罪状,或许是魏忠贤安逸地太久了,面对这种情况,竟然说自己要辞官回家,本来是想要以退为进,没想到崇祯马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快速地接受了东厂还有锦衣卫,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仅如此,还派出人马去追杀魏忠贤,这魏忠贤自知自己难逃一死,最后在逃亡的途中自杀了。

回答4:

我感觉是魏忠贤这个人坏事做的多了被崇祯将他身边的心腹一步一步的清理干净,然后魏忠贤身边的人开始远离魏忠贤。

魏忠贤在取得天启帝的现任后,更加肆无忌惮,将内操军增加到一万人,内穿甲衣出入宫禁,恣意作威施虐。而且还与客氏与勾连,戕害皇嗣。

朱由校驾崩,魏忠贤叱咤风云的时代随之结束。然而凡事都有个过渡期,崇祯皇帝即位后并没有处置魏忠贤,反倒仍像他的哥哥朱由校一样十分器重魏忠贤,该赏的继续赏,该庇护的继续庇护,就连原来的匾额也照赐不误。这让当时的人们十分不解,包括魏忠贤自己。终于有一天魏忠贤终于沉不住气,便来了一个以退为进,假意提出辞去“东厂提督”一职,以试探崇祯的态度。没想到崇祯非但没有批准,还对他好言相劝,极力要他留下帮助自己。

崇贞痛恨魏忠贤,他的养母李太飞死在魏忠贤之手。此外,不像他的弟弟朱佑,只会做他自己的事,而在他心中有伟大的政治理想。他对魏忠贤的耐心是暂时的。他在等机会。毕竟,魏忠贤在天启当政的日子里,翅膀非常丰满,需要突破才能把他打倒。崇贞很快就从魏忠贤周围的人身上找到了这一突破,然后有条不紊地,一步地切断了魏忠贤的翅膀。许多魏忠贤一边的墙草开始推测崇贞的意图,纷纷开始弹劾魏忠贤。此外,魏忠贤以前太专横,得罪了太多人,越来越多的人都不会加入魏忠贤的队伍。

回答5:

正所谓:聪明不过帝王。魏忠贤是明朝末年的大太监,由于其执掌司礼监,因此在皇帝身边,逐渐拥有查阅奏章、撰写小样供皇帝参考、甚至一度上升到批阅奏折的权力。后来,由于内阁的成员,碍于魏忠贤与天启帝乳娘客氏的关系,为了不得罪皇帝,均采取了与魏忠贤合作的态度。

这样,慢慢的魏忠贤窃取了皇权,手上拥有了仅次于皇帝的真实权力。在这样的权力支配下,魏忠贤开始打击异己,收拾只会玩弄表面文章与嘴皮子功夫的东林党人,转而与小党合作,牢牢把持朝政。由于魏忠贤得到了天启帝的绝对信任,因此在处理国家大事上,显得老辣练达。

天启帝去世之后,年仅17岁的崇祯皇帝继位。崇祯非常谨慎小心,采取不露声色的策略,骗过了狠毒、老辣的魏忠贤。慢慢的,当崇祯在朝堂站稳脚跟,又在皇宫里面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崇祯利用东林党人与阉党之间的矛盾,将二者玩弄于鼓掌之中。

当阉党和东林党在朝堂掀起一轮轮的举报信息之后,崇祯逐渐掌握了对朝臣、对阉党的主动权。他先是发配魏忠贤去南京为朱元璋守陵,乘此机会逼死魏忠贤。第二,对魏忠贤的盟友客氏进行立案调查,揪出当年暗害天启帝骨肉之事实,将其处死。第三,积极调查与魏忠贤勾结的阉党势力。这样,很多时间就将魏忠贤的阉党势力连根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