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常年在外,却还要回农村老家浪费钱去建新房呢?

2025-02-23 21:00: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常年在外,却还要回农村老家浪费钱建新房,都是因为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思想。虽然有的人一年也回不了老家一趟,也没有时间去打理老家的房子,却也要这样做。表面看起来十分的可笑,可是这就是中国人的中国心,中国人的爱家、思家的情愫。

正因为这份乡愁,才会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才会有老华侨宁愿不惜一切代价回国,甚至只能骨灰回国也愿意的情怀。才会有不管离家多远,都希望有朝一日,回归祖国的愿望。才会有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才会有马致远的《秋思》。也正因为这份无法割舍的情怀,使得许多华人千里迢迢,寻根祭祖,寻找自己的家。

我的一个朋友三十年没有回过老家,他的父亲去世前夕向儿子交代:他死后,一定要将他带回老家。所以,在他父亲即将去世时,儿子千方百计的带自己奄奄一息的老父亲回老家。终于在最后一口气时,赶回老家。说来奇怪,他的老父亲还真撑到了回到老家的那一刻。也许,落叶归根是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愫吧。

说来说去,都是中国人的内心那份对家对国的感怀之情。

如果没有这份对家国的情怀,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故事与小说。如果我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许多的小说无非就是以爱情与亲情这二个主题来述说,而这二个主题又是对家对国的美好的一种演绎。所以,许多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家乡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是一种情怀,一种爱家的情怀。

回答2:

这不是浪费钱,很多人常年在外但父母还在老家,建新房父母可以住的舒适一些,自己以后也可以回老家养老。

回答3:

人都想能为子孙万代留下点东西,老家的祖屋也是最能够体现出这样的文化,可惜的是没有千年不倒的建材,钢筋水泥结构还不如过去的土木结构,希望有科学家能够发明更好的建筑材料,不要让后人都世世代代都为建房子发愁!

回答4:

过年时村子里几百号人一起耍;想吃什么种什么这种便利;自己的地想怎么折腾就折腾这种属性,你就知道为什么早晚要回农村了了

回答5:

乡下的祖业你不去打理慢慢就被乡邻一点一点占了,房子风吹雨淋,经年不修,倒了就被村里收归集体土地,是自家祖上的总不能败在自己手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