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准确的研究数据表明,5G毫米波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我国目前部署的是低频5G,与毫米波级别的5G频段相差甚远。"5G基站密度极其高,因为是毫米波,这么微波的、高频率的、几千兆的赫兹,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我的物理知识,这个频率其实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因为3G、4G它可能是低频、波长长一点(因此对人体影响不大)。在5G波长这么短的毫米波,这种高频的情况下,可能会对水分子和氧的某些震荡频率产生共振。在5G到来后,我们光享受5G带来的未来科技的进步和方便的同时,也要关注一下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利用毫米波(mmWave)频谱提高数据传输速度是5G技术的一个最大突破之一。与4G通信技术相比,5G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Gb/s。但与3G、4G通信相同,传输的介质无一例外的都是电磁波,因此要获得更快的传输速率,就需要增加频谱带宽,在5GHz以下频段十分拥挤的情况下,毫米波技术成为了很好的突破路径。
何为毫米波?它与我们日常熟悉的微波炉的波段类似,都属于微波的一种。其中,毫米级的微波,通常指频段在30~300GHz,相应波长为1~10mm的电磁波。它的工作频率介于微波与远红外波之间,因此兼具两种频段的使用特点。据了解,目前4G所使用的频段仅为2000MHz,而3G和2G的频率就更低了。
实际上,毫米波并非什么先进的科研成果,相反的是,它早在100多年前就被提出。不过受制于技术和成本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毫米波的研究只局限在实验室当中,没有什么实际的技术应用。
直到今天,毫米波的主要应用还是在卫星通讯以及雷达、包括军事应用领域。例如5月份发生在广州的"奔驰女车主连撞13人"事件,涉事的奔驰C200L轿车就装配了毫米波(前)雷达,号称可以实现主动刹车功能。
来到5G时代,毫米波的应用得到了颠覆式的改变,运营商有连续100M频宽则是开展5G的基本要求。但5G也并非全是优点,由于其频率较高,穿透能力也就比较强,过程当中能量损失比较严重,必须建设更多的基站,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微基站";此外,由于频段的问题,毫米波信号尤其遇到水的衰减大,严重影响传播效果,这些并不完美的缺点,都给5G的谣言提供了良好的滋生空间。
肯定会有影响,微波对身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分子的共振吸收上,这对人体的影响显而易见,否则微波炉也不会贴上辐射警告标志。
影响程度不确定。有人会蹦出来说剂量小,符合某某国家标准,某某国际标准,但这些标准制定者往往是利益相关方。我只能说,就目前毫米波通讯的应用情况看,必须大幅提高发射功率才能达到实用目的,长期的影响,谁敢说没问题?那么请你主动搬到毫米波5g基站旁边居住,以正视听。
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这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电磁波,也就是人体能承受的范围
当然是有着一定的伤害的,毕竟这是有着一定的辐射的。
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都是在人体的承受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