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头泡馍怎么做?

2025-02-25 07:51:0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源于宋代的“煎白肠”,相传至今。与羊肉泡馍相似,同为掰馍,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猪肠。后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原料:猪大肠、猪肚、猪骨头、猪肉、老母鸡、干馍、醋、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将肠肚处理干净,下锅煮开,在距大肠头约35厘米处切断,取下葫芦头。铁锅中加水,旺火烧开,放入肠、肚,稍煮几滚,撇去浮沫,改用中火煮约30分钟,盖上锅盖,用小火煮约4小时,再加精盐。10分钟后捞出。将大肠沥干水分,再将大肠头及碎节肠子放入竹筛内晾干。将猪骨头洗净、砸断,猪肉切成2.4千克重的块。在大铁锅内添入清水,旺火烧开后,投入骨头、猪肉,煮约10分钟,撇去浮沫,见汤色发白时,下入母鸡和精盐,再煮30分钟,将花椒、八角、桂皮、草果装入净布口袋内,入锅,小火煮3小时,汤汁浓后盛入大瓷盆。

回答2:

大铁锅内倒入原汁汤,加水,旺火烧开。吃时将饦饦馍掰成碎馍块,放入大碗中,然后将熟大肠、熟肚子各切成三片八分长的坡刀片;熟猪肉切成两片一寸半长、二分厚的肉片;鸡肉切成两片一寸半长、四分宽的片。整齐排放在掰好的馍上,用锅内滚开的汤汁反复浇 3至4次,使碗内的馍块浸透汤汁。放入料酒、调料水、味精、香菜末、蒜苗丝,淋上熟猪油,再浇入适量的滚汤汁即可食用。

传统作法有三,一曰"干泡",通过煮制,汤汁完全入馍内。此馍筋而韧、粘而滑;二曰"口汤",煮的馍酥绵光滑,吃完碗内留汤一口;三曰"水围城"。宽汤煮馍,碗四周是汤,中点是馍,汤多馍散、清香绵滑。

羊肉泡馍在过去是进贡皇上的饮食而发明的,古时称"羊羹",宋代诗人就有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而羊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那时也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

在西安,还有一种泡馍叫水盆羊肉或水盆大肉,就是讲煮好的肉汤加粉丝、羊肉(大肉)香菜、蒜苗、油泼辣子直接端上桌,然后食客用实现烙好的坨坨馍就这吃,浓香无比、暖人脾胃。

回答3:

牛羊肉泡馍不仅讲究烹调,更讲究"会吃"。没有经验的人,吃前总习惯刁:用筷子来回搅动,这是一忌。"老陕"的吃法是,从一边一点一点"蚕食",这样能保证汤与馍不分离,使馍能始终吃出鲜味。吃时,还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嗜好,调入香莱、辣子酱、芝麻油或配糖蒜之类佐料。吃后饮"高汤"(即原汁汤加粉丝烩制而成)一碗,异香满口,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

广义的泡馍吃法有四种:干泡,要求煮成的馍,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后碗内无汤无馍无肉。干泡也称为小炒泡馍。口汤,要求煮成的馍,吃后碗内仅剩一口汤。水围城,馍块在中间,汤汁在周围,汤、汁、馍全要吃光。

水盆,水盆的重点在汤,直接将馍掰好泡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