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都是乐坛教父,罗大佑引领了上个世纪80年代,李宗盛引领了90年代。
万个人会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人会说是罗大佑,个人也觉得罗大佑对音乐的影响更大、更深远罗大佑对流行音乐的启发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两位都是“乐坛教父”罗大佑吧,他的歌既贴近生活,又充满了人文主义,对华语流行音乐有划时代的影响。 1986年创作《明天会更好》之后,他就成了港台音乐界的佼佼者;1989年专辑《爱人同志》发行后,更是站在了“华语流行音乐界”最高巅峰;2001年,罗大佑首次在内地开个人演唱会,场场爆满。像崔健、刘欢、那英、毛阿敏、杨坤、汪峰、羽泉等内地知名歌手去了近百位,成了当时的一道奇景,号称“朝圣膜拜”。
音乐教父这个称号可不是所有人能够担任的,罗大佑和李宗盛都是出道几十年了,在乐坛中的地位都是属于前排,而且作品数量跟传播量都有很多,不管现在新生代有多红,都无法取代他们的位置。只是为什么同是音乐教父,罗大佑的成就高,可是名气却比不上李宗盛呢?罗大佑的音乐是为众人发声,谈天谈地谈社会,李宗盛是“量身定做”,讲述人之间的情感,而且罗大佑还是一个时代的发声者,开创了三段体歌词的先驱,还捧红了苏芮这位天后。当时很多人都是模仿苏芮走红的,比如那英。罗大佑捧红了苏芮,提前终结了当时邓丽君软绵绵的情感控制。
而李宗盛创作了大量的歌曲,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唱作人,他出名后不忘提拔后辈,无数的歌手都翻唱过他的歌曲,受过他的指点,拜在他的门下。有个说法,电影圈的大哥是成龙,音乐圈的大哥是李宗盛。
李宗盛成就高,因为他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很多人。
《爱如潮水》是台湾歌手张信哲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李宗盛作词,黎沸挥作曲,鲍比达编曲,收录在张信哲1993年5月发行的专辑《心事》中。 一张把张信哲带向世界的大碟,没有多少人会记住专辑的名字《心事》,但《爱如潮水》却是每一个熟悉与了解张信哲的人都知道的。
李宗盛在写这个歌的时候,他的内心里面想象的是一个历经沧桑、对于感情有很多经历的男人发出来的一种想法;而在90年代,人们对于男人的要求是硬汉,可是李宗盛却在歌曲里显现出男人的懦弱以及面对爱情的无力,所以开始李宗盛对这首歌曲也没有信心。 李宗盛创作完了《爱如潮水》以后一直找不到心仪的歌手来演唱,原本李宗盛是希望一个历尽沧桑、很男人的声音去演绎这首歌曲,而张信哲在93年时刚当完兵退伍,还带着校园学生的青涩。
后来李宗盛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张信哲,让他来试着唱一下这首歌曲,试试看会不会带来不一样的听觉效果。试音后,张信哲细腻的演绎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李宗盛也很喜欢,于是这首歌曲就由张信哲演唱,并收录在他1993年发行的专辑《心事》中 。
罗大佑音乐成就稍高一点,不论音乐作品的质量和内涵影响力都高出一筹,而且音乐性极强,他的作品在生活悟性中升华成一道美丽的弧浅,穿越时空,是经历生活时空的人都能共鸣,永远传唱下去,化成经典,而李宗盛往往扮演教父级和伯乐型的音乐才子,更多的影响力是因每首作品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而精采,但就音乐本身和罗大佑相比确稍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