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的发明与炼丹制药实践有什么关系?

2025-04-25 17:25:0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火药的发明来自于我国古代金丹家们长期的炼丹制药实践。火药的发明和其他发明创造一样,也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实践和认识过程,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完善。

我国古代的火药主要由硝石、硫黄、木炭等化学物质混合加工而成。民间长期流传的“一硝二磺三木炭”就是它的简易配方。因为它呈黑褐色,人们又习惯称它为“黑火药”。

火药是硝酸钾、硫黄、木炭3种粉末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之所以极容易燃烧,是因为硝酸钾是氧化剂,加热的时候释放出氧气。

硫和碳容易被氧化,是常见的还原剂。把它们混合燃烧,氧化还原反应迅猛进行,反应中放出高热和产生大量气体。

假若混合物是包裹在纸、布、皮中或充塞在陶罐、石孔里的,燃烧的时候由于体积突然膨胀,增加至几千倍,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是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

其实火药的问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春秋晚期,有一个叫计然的人就说过:“石流黄出汉中”,“消石出陇道”。

石流黄就是硫黄;消石就是硝石,古时还称“焰硝”、“火硝”、“苦硝”、“地霜”等。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木炭、硫黄、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在我国第一部药材典籍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里,硝石、硫黄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即使在火药发明之后,火药本身仍被引入药类。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火药的名称就是这样获得的。

在长期的金丹制药活动中,一些金丹家吸取了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孜孜不倦地从事采药、制药活动,获得了许多物质和物质间化学变化的经验知识。其中对硝石、硫黄等物质的认识和实验探索就成为火药发明的前提。

硝石既有天然的,又能从土硝中提炼,我国很早就已利用硝石了。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在他所著的《金匮要略》中记有“大黄消石汤”方,治黄疸病。在《神农本草经》中,硝石被列为上品药。

人们还认识到硝石的性质极活泼,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作用,丹炉家用制五金八石,银工家用化金银。因此,硝石成为金丹家常使用的物质,对它的认识也随实验而加深。

硫黄也是人们常接触的化学物质。地下温泉水中四溢出的硫黄气味刺激着人们的感官,认识到它对皮肤病有特别的疗效。冶炼中常分解和析出二氧化硫气体,是一种有刺鼻气味的气体,后来又发现它可以被采集。

长期接触和使用硫黄的实践,使人们认为,具有金黄色的硫黄不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它能与水银相化合的本事,备受金丹家的重视。

我国最早一本金丹著作《周易参同契》中描述了硫黄与水银的化学反应,由此硫黄也成为金丹家制炼“金液”、“还丹”的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