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运行各环节与能源的关系
经济运行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能源为各行业的生产提供动力源泉,是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生产环节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非常大,短期内有维持经济发展、创造就业、保证税收的任务。
分配是指按照一定规则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分发和配置,涉及基本分配制度。如果分配不平衡,就会造成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旦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会加剧能源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从而使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模式不合理。
交换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人们交换劳动产品以实现其价值的行为。交通领域是交换环节与能源相互影响的主要体现,不同区域间的产品流通都是通过交通运输来实现的。而在全球范围内,交通部门被认为是增速最快的二氧化碳排放源。由于世界各区域间发展极不均衡,跨区域人员与物质交换非常频繁,导致交通运输压力相当大,既增加了经济运行的能源成本,又加剧了能源消耗。因此,能源过度消耗、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突出。
消费能够影响相应的能源消费,其中尤以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费的作用最为显著。居民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对社会产品的消费能够产生相应的能耗,具体包括居住能耗、工作场所能耗、休闲能耗、交通能耗和服装能耗等。消费和生产一起,一前一后,受制于能源,又反作用于能源。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