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英国的科学家们又一次汇集伦敦,就艾滋病在人类社会的最初病源问题进行一番论战。 在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学院举行的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艾滋病专家克劳迪奥·巴西利科根据研究,提出了人们已经有所耳闻的理论。他认为,最初,艾滋病是由于在非洲甘果的疫苗实验室中,在猴子身上进行实验的疫苗不慎感染人体。人体被猿猴咬伤或人们捕食猴肉都有可能被传染此种病毒。从而人类就染上了最初的艾滋病病毒。 与其针锋相对的是,爱德华·胡珀提出了一个具挑战性的理论。他认为最早的艾滋病病毒来自20世纪50年代中非国家给儿童注射的小儿麻痹症疫苗受到感染所致。根据他的理论,小儿麻痹症疫苗受到猿猴的血细胞组织的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存在于猿猴体中是无任何副作用,但它一旦到了人体中,也就是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HIV)则祸害无穷。这种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至13年,会逐步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并最终导致死亡。爱德华·胡珀指出,这就是为什么艾滋病病毒会在80年代初突然出现,并随后在众多国家爆发。 专家们指出,如果爱德华的理论被证明是正确,那么将会导致一场悲剧性的结局。因为从1988年开始,世界上就有95%的儿童注射了小儿麻痹症疫苗,联合国儿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还预计将在2005年之前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小儿麻痹症。而在这广泛使用的小儿麻痹症疫苗中,其中的一部分就可能来自当初被感染过的那些疫苗。这是否意味着所有注射了此种疫苗的儿童都是艾滋病的病毒携带者?证明这一问题将是全世界艾滋病研究人员刻不容缓的任务。 全世界已有188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380万是儿童。据最新统计,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达5000万人,130万是15岁以下的儿童。(孙弘) 原载《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