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八闽是哪八个城市?

2025-04-24 11:48:2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八闽”之由来
福建亦称“八闽”,从“闽”字来的。
有人说,福建因有闽江,故简称“闽”。这种说法不合事实,因为称闽在前,而闽江之得名在后。“闽”在福建,最早是族称,即为福建土著民族之称呼,亦称为“蛮”或“荆蛮”,后来也称为“越”。《史记》吴大伯世家条的“索隐”对“荆蛮”解释说:“蛮者,闽也,南蛮之名,亦称越。”因此,又有人将它们合称为“闽越”。闽到后来既是族称,也兼称地名,即指福建这块地方。因为早期闽人多以蛇为图腾崇拜,所以《说文解字》称:闽是“东南越蛇种”。

秦以前的福建,一般称“七闽”。《周礼》上有“五戎、六狄、七闽、八蛮”之说,那是因为福建土著民族在秦以前有“七国”即有七个部落的缘故。

称福建为“八闽”,是在汉人南迁以后的南宋,因为从北宋开始,福建有八个相当于府(郡)的行政单位。这八个相当于府的行政单位,历元、明、清几个朝代基本上无变化,所以八闽之称一直延用下来。

如今的八闽是代指。最早称为八闽原因则是北宋时的行政划分,共计福、建(今建瓯、武夷山市、浦城等地)、泉、漳、汀、南剑(今南平、尤溪、将乐诸地)六州和邵武(今邵武、光泽诸地)、兴化(今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诸地)二军,南宋时虽然晋建州为建宁府,但“八闽”的统称就这么传下来了

1 福州
2 (建瓯+武夷山+浦城== )
3 泉
4 漳
5 龙岩在汀州
6 南剑=南平 (南平、尤溪、将乐诸地)
7 邵武(今邵武、光泽诸地 )
8 兴化(今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诸地)

回答2:

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
《辞海》的解释是: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
《辞源》的说法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
关于八闽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另一种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建、延、邵、汀,为上四府":福、兴、漳、泉,为下四府。共八府,号称"八闽"。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八四年)台湾列入版图后之翌年,改设台湾府,隶属福建布政使司,
逐称"九闽"。后升福宁州为福宁府。福建全省共有十府,故又称"十闽"
七闽增一闽:唐初增设漳州,正所谓“七闽宜增为八”,这才是八闽由来,其后宋、元的州、军、府、路的变迁,只是因其数恰好为八,正符合此前已有的八闽称谓,后人套用而已,绝不能误以为八闽由此始。
另外,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闽地置经略使,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为名,此为福建得名之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此福建设省之始。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沿用至今

回答3:

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

回答4:

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