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考试

2025-05-01 02:49: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0米 200米的弯道很重要:1)弯道起跑、加速跑动作同直道起跑和加速跑。而只是为了起跑后有一段直线加速跑的原因,起跑器必须要装在跑道右侧正对弯道切点的位置上。相应地,在“各就位”动作时,左手应撑在距起跑线后沿5~10厘米处。 听到枪响后,从跑道右侧起跑加速直线向正对弯道切点的位置跑去,接下来尽量贴着跑道的左侧跑,这样节省距离,不要左边跑跑右边跑跑,浪费能量.
(2)弯道途中跑:为了克服离心力,弯道跑摆时,整个身体向内倾斜,摆动腿前摆时,左膝稍向外展,以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膝稍向内扣,以脚掌内侧着地,同时,并加大右腿前摆的幅度。弯道跑摆臂时,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前后摆动;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稍大,且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弯道技术变化的程度与跑的速度、弯道半径有关联,速度越快、半径越小,技术变化的程度越大。从弯道进入直道时,身体逐渐减小内倾程度,放松跑2~3步,然后全力跑完全程。(3)弯道跑技术平时训练方法:A:弯道跑30-50米接着跑进直道。在跑出弯道前几步身体逐渐正直,体会顺惯性的自然跑。
B:学习完整的弯道跑技术。让学生进行120-150米的弯道跑,体会进弯道跑、弯道跑、出弯道跑的衔接技术。
短跑还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训练发展反应速度:1各种球类运动;(1)双手推滚球→接着起跑追赶滚动球的练习(2)双手向前上抛出球→接着跑出追赶并接住球的练习
2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练习;
3发令或听信号(口令、掌声等)的蹬起跑器的练习; 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跳起并触高物。
发展步频: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训练手段:[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联系,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和臂动作协调进行。
[4]跑格练习可以快速有效提高频率.发展步长: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方法: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发展绝对速度: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也空间的节奏。
训练方法:(1)20—40米行进间快跑练习(2)让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X3组。
(3)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组。
(4)顺风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组。
(5)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X2—3组。
(6)胶带牵引跑(30—60米,4—5次X2—3组。
发展速度耐力:从生理学的角度未看,短跑项目的供能主要依靠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在极量运动的情况下,磷酸原系统的能量供应仅仅能维持6~8秒钟,而糖酵解系统却可以保证2~3分钟的能量供应。由此可见,糖酵解供能系统对短跑项目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速度耐力训练,可以使肌肉中的肌糖元含量增加,促进糖酵解的酶的活性增强,从而使孔骏供能能力和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得以提高。
发展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有限多,这里我们以训练的时间进程为主线,向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仅供参考。

一、中等强度,短间歇的训练方法是发展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基础

这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强度不高(80%~90%),间歇时间较短(1~3分钟),大多在准备期的开始阶段采用,属于基础性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打牢根基,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准备。具体的手段有:
(一)50米×4次×3组,次间间歇1分钟,组间间歇3分钟
(二)200米×8次,间歇3分钟
(三)50米×10次,间歇1~2分钟
(四)300米×6次,间歇2分钟
二、次极度限强度,中等间歇时间的训练方法是发展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关键

这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训练强度达到次极限强度(90%~95%),间歇时间相对较长(5~20分钟),疲劳来得快,训练量接近极限、它是在第一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大多安排在准备期的中期,属于过渡性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深化训练,为速度耐力的突破和提高做进一步准备。具体的手段有:
(一)300米×(3~4)次,间歇5~8分钟
(二)200米×3次,间歇10分钟
(三)300米+200米,300米和200米之间休息10~20分钟,200米的强度接近极限

三、极限强度,长时间休息的训练方法是发展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的核心

这种训练练方法的特点是训练强度为极限强度(100%),间歇时间长(15~30分钟),疲劳程度达到极限。它是在前两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大多安排在准备期的后期,属于终极性训练。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产生质的飞跃。具体的手段有:
(一)、100米×3次,间歇15~20分钟
(二)、200米×2次,间歇20~25分钟
(三) 、250米×2次,间歇20~25分钟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二) 教练员必须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成绩,个人特点来安排训练负荷,特别是在制定训练强度时应因人而异,不能以一个强度来要求所有运动员。以100米和200米为主项的运动员,跑的最长段落不应超过300米;以200米和400米为主项的运动员,跑的段落不应超过600米。换句话说,就是不同主项的运动员,在选择上述的方法、手段时应有所区别。
(三)极限强度的训练一周最多安排一次,否则,易产生过度疲劳或引发运动损伤。要注意放松活动促进疲劳恢复;加强饮食营养搭配.
(四)在接近比赛时,不应安排极限强度的训练。
(五)教练员应和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加强科研监测和医务监督,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训练安排。

仰卧起坐还要靠平时的练习,首先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仰卧起坐的正确做法
仰卧起坐是体能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人甚至误解了它有助于减除腹部的脂肪。

仰卧起坐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做得正确的话,仰卧起坐既可增进腹部肌肉的弹性,同时亦可以收到保护背部和改善体态的效果。反过来说,若果进行不当,仰卧起坐不但是浪费时间,甚至是有害无益。
根据Stamford(1997),仰卧起坐的正确做法如下: 身体仰卧于地垫上,膝部屈曲成90度左右,脚部平放在地上。平地上切勿把脚部固定(例如由同伴用手按着脚踝),否则大腿和髋部的屈肌便会加入工作,从而降低了腹部肌肉的工作量。再者,直腿的仰卧起坐会加重了背部的负担,容易对背部造成损害。 根据本身腹肌的力量而决定双手安放的位置,因为双手越是靠近头部,进行仰卧起坐时便会越感吃力。初学者可以把手靠于身体两侧,当适应了或体能改善后,便可以把手交叉贴于胸前。最后,亦可以尝试把手交叉放于头后面,但每只手应放在身体另一侧的肩膀上。千万不要把双手的手指交叉放于头后面,以免用力时拉伤颈部的肌肉,而且这亦会降低了腹部肌肉的工作量。

进行时宜采用较缓慢的速度,就如慢动作回放一般。 当腹肌把身体向上拉起时,应该呼气,这样可确保处于腹部较深层的肌肉都同时参与工作。

把身体升起离地10至20 厘米后,应收紧腹部肌肉并稍作停顿,然后慢慢把身体下降回原位。当背部着地的时候,便可以开始下一个循环的动作。在仰卧起坐的过程中,腹部肌肉其实只在起初的阶段参与工作,之后便会改由髋部的屈肌执行任务。同样道理,在仰卧起坐的最后阶段转动身体(右手手肘接触左膝,左手手肘接触右膝等动作),不但对增强腹部肌肉力量无多大的帮助,甚至会令背部下方因为转动带来的压迫而导致创伤。

初学者要避免一次过做得过多次数的仰卧起坐,最初进行时可以尝试先做5次,然后每次练习加多一次,直至达到15次左右,这时便可尝试多做一组,直至到达3组为止。

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刘姝认为,只练腹肌的局部减肥法没有科学依据,普通人的这种想法如同看病,错误地认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能治好病。

减肥需全身性脂肪消耗

从体育运动角度讲,减肥需要整体性、全身性的脂肪消耗,光增强腹部运动是不能起到为肚子减肥目的的;瘦身者应坚持全身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再加大腹部运动,从而达到缩小肚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