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诗经》的组成部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 王风 》、《 郑风 》、《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 》、《 陈风 》、《桧风》、《曹风》、《豳风》等,共160篇,合称十五国风。
关于“风”的含义,《诗大序》最早从政治上来解释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以风来比喻王者教化。唐代孔颖达从其说。至宋代,郑樵的《六经奥论》始从音乐上来解释风:“风土之音曰风。”宋代朱熹也有类似的解释:“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近代学者一般从郑、朱之说,认为“风”即“土风”,亦即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十五国风,就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土风歌谣。
《豳风图》 (南宋 马和之)
十五国风分布的地域很广。其中“周南”是指周公旦所辖治地区,即今河南洛阳至湖北北部江汉一带的地方音乐 ;“召南”是指召公奭所辖治地区,即今陕西南部至湖北西北部地区的地方音乐;“二南”大都产生在江汉流域。其余13国风,则大都产生在黄河流域,即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其中集中于河南地区的“ 邶 ”、“ 鄘 ” 、“卫”、“郑”、“桧”等所谓“郑卫之音”多达六、七十首,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方在当时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缘故。
《国风》大部分为春秋时期的作品。由于大部分来自民间,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因而最具有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是《诗经》中最精华和最有价值的部分 。《国风》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劳动生活的画卷。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采集车前子时集体唱的歌 。它细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摘车前子时先后不同的动作,反映了整个劳动进程,情调欢快,表现出妇女们的旺盛的劳动热情。②征夫思妇的哀吟。如《豳风·东山》通过一个久征退役的老兵归途中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③恋歌与弃妇的哀怨。如《秦风·蒹葭》表现了青年男女之间的如梦的追求;《卫风·氓》、《邶风·谷风》通过对弃妇不幸遭遇的叙述,反映了古代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④人体 、人品、人的技艺之美的赞歌。如《卫风·硕人》是赞美人的体态的代表作品,清代姚际恒说它“千古诵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又如《唐风·椒聊》、《鄘风·君子偕老》不仅着眼于外在的美,更歌颂内心的美,对于徒有天生丽质却无德的人予以辛辣的嘲讽 。⑤ 政治讽刺诗 。如《 魏风·伐檀》、《魏风·硕鼠》以冷嘲热讽的笔调揭露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表现了奴隶的觉醒和反抗意识。
国风》在表现手法上,普遍以赋、比、兴的交织运用来歌咏景物、抒写情思、塑造人物,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 。在语言上,生动、准确、清新、质朴,极富于表现力。在结构方式上往往采用复沓手法,回旋跌宕,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国风》对后世的诗歌,尤其是乐府民歌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觉得最好的当属赋、比、兴三种。“赋”可简单理解为对仗、对偶,不同于某些堆砌辞藻的汉赋,《国风》里所运用的赋内容充实情感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律美。“比”即比喻,使抽象事物更加形象,使形象事物更加生动。“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意思,比如《诗经 国风 秦风》中《蒹葭》一篇,主旨为述说对“伊人”的爱慕与思念,却句句先讲“蒹葭”(水草名)的颜色形态,从而引出对“在水伊人”的吟咏。
附:《蒹葭》全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所以诗经的艺术结构/艺术成就都可以拿来答。
1、叠咏体
“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是《诗经》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样式的最初形成是便于唱歌、记忆和传诵。因为这样,在复唱中不断的使用一个调子基或是相同的句式,这时只要换一两个词语,也就形成了《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或称“叠咏体”),在《诗经》中的305篇中,占了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2、赋比兴
这里的赋比兴指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侧重于艺术表达的形式方面。
赋者,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敷陈。
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也就是兴发。
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 比喻
兴 起兴,先言他物。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此三者常常体现在同一句诗上。“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的艺术特点。
[1]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铺叙直陈。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打比方。
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这三者常常综合使用。
[2]句式和章法。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舒徐和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
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6�1东山》、《周南�6�1汉广》等。有的是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如《召南�6�1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叠句。
重章叠句的好处是,有利于歌唱记忆,有利于情感抒发的回旋跌宕,有利于突出咏叹的主题。
《诗经》中的叠字,又叫重言。《诗经》中还有不少联绵词,表现为双生叠韵。它们的好处是使诗歌在演唱或吟咏时,音节舒缓悠扬,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押韵。也有不是一韵到底的,有的在一诗中换用两韵以上的。还有不押韵的。
赋比兴 风雅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