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洞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西部的织金县境内,位于织金县城东北面的官寨乡,与黔西县接壤,于东经105o44’42”至106o11’38”,北纬26o38’31”至26o52’35”。织金洞风景名胜区由一个片区和一个独立景区组成,总面积307平方公里。一个片区含织金洞中心景区、东风湖峡谷景区、一线三槽景区、碧云湖景区组成,面积285平方公里。独立景区为织金古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
织金洞风景名胜区地处贵州西部高原山区,系乌江上游鸭池河、三岔河交汇环抱之间,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其碳酸岩成份高达90%以上。整个景区溶沟、溶槽、陡峭的大河谷、天生桥、溶洞处处皆是,方圆数十公里内山叠翠,孤峰挺拔,地势雄奇险峻,堪称山青、洞奇、石美。由溶洞、山水、湖泊峡谷风光、文物古迹、名人(丁宝桢)、民族风情等构成了别开生面的旅游胜地。
织金洞勘察发现于1980年10月8日,1988年8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12月国家旅游局评选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4年10月在欧洲西班牙第三届国际旅游洞穴协会总部加入国际旅游洞穴协会;1997年"中国旅游年",国家旅游局推为16条旅游专线、35个王牌景点"奇山水游"之一;1998年1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授牌为"贵州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单位。
织金洞以“大、奇、全”为特点,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宏大、造型奇特的洞穴资源宝库,拥有40多种岩溶堆积形态
织金洞介绍
织金洞,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位于贵州西部,距贵阳152公里,距安顺市120公里,与红枫湖、龙宫、黄果树大瀑布三个国家级风景区共同形成旅游黄金环线。
织金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地处我国乌江上游缔结河峡谷南岸,系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块隆升,河流下切溶蚀岩体而形成的高位旱溶洞。地质形成约50万年,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晚新世。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多变,使该洞具有多格局、多阶段、多类型发育充分的特点。
规模宏大,形态万千,色彩纷呈,是织金洞景观的显著特色。目前已勘察洞内长度达12.1公里,相对高差150多米,最宽跨度175米,一般宽高在60米一100米,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堆积物平均高度为40米左右,最高的达70米,囊括了全世界溶洞堆积物类别的40多种堆积形态,呈现出万干气象,无限风光,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虚无飘渺的“铁山云雾”、一望无涯的“寂静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深奥无穷的“广寒宫”、神秘莫测的“灵霄殿”、豪迈挺拔的“银雨树”、纤细玲成的“卷曲石”、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一幅幅大画卷,一处处小场景,令人心魄震惊,叹为观止。据专家考察比较,织金洞规模体量、形态类别、景观效果都比誉冠全球的法国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为宏大、齐全、美观。
瑰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风光,把织金洞映衬得气势恢宏。在织金洞地表周围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典型的罗圈盆、天生桥、天窗谷、伏流及峡谷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被国际知名的地貌学家威廉姆称为“世界第一流的喀斯特景观”。织金洞犹如璀璨明珠,辉映其上。洞西2公里处的一巨型水洞,洞东3公里处至贵阳方向的水上风光旅游线——东风湖更与织金洞互为烘托,相得益彰。
发人思古的彝族文物、清丽秀雅的织金古城,给织金洞增添了沉积丰厚的文化氛围。震撼西南的明末彝族起义首领安邦彦的故居“那威遗址”和“安邦彦墓”就在织金洞附近,凭吊古迹,令人荡气回肠。与织金洞相距23公里素有“小桂林”之称的织金古城,是全省四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城中多有庙宇、寺、阁、石拱桥,与奇山、秀水、清泉相融相依,加之有如明代奢香夫人和清代重臣丁宝帧等历代人杰遗迹荟萃,使织金洞成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
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风物特产,丰富和充实了游人的名洞之旅。织金洞处于苗族地区,在这里,你可以领略苗族射弩表演的伟力,可以与苗胞相携随乐跳起芦笙舞,可以亲身感受苗家儿女求偶择伴的“跳花”情景……在这里,颇负盛名的织金“残雪”、“金墨玉”大理石系列工艺品,做工古朴的蜡染纪念品和砂器用具,可供游人赏玩择购,营养极高的竹苏产品,独具风味的“宫保鸡”、“荞凉粉”、“烙锅臭豆腐”,可任游人品尝回味。
景区接待条件初具规模。融中西建筑风格和当地民居特色为一体的喀斯特接待大厅,白日可娱可乐,夜间可歌可舞;拥有中低档客房和中低档餐厅的两个招待所一次可供约150入食宿。
织金洞自开放10余年来,以奇特神秘的风光吸引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文人墨客、中外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