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架名称的由来?

2025-03-31 23:04:1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鄂西神农架林区,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县级行政区。这里森林葱郁,风景秀丽,以其绝无仅有的奇山异水、奇木异卉、奇闻异说及“野人”、“白化动物”等难解之谜,为世人瞩目。而神农架的得名,又与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有著密切联系。   相传神农氏为治民众疾病,跋山涉水来到神农架采药。莽莽群山,路途艰险,神农“架木为梯助攀援”;晚上“架木为屋避风寒”。采药大功告成之日,天帝为神农造福生灵的行为所感,派仙鹤接他升天成仙。因高树遮掩,神农“架木为坛升仙天”。如此,神农架即由神农氏采药“架木为梯”、“架木为屋”、“架木为坛”而得名。至今,神农架还保留有“百草园”、“百草冲”、“百草坪”、“百草垭”等与神农尝百草有关的地名。当地老农都能讲许多神农采药的故事。   现在的神农架林区,是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巴东、房县、兴山三县边缘地带合并而成,全区面积3250平方公里。“神农架”的正式名称最早见于清代方志。同治《兴山县志》云:“老君山其最高处日神农架,悬崖削立,林木蒙茸,人迹罕至。”可见神农架先为山名,指现今神农顶(海拔3105米)、大神农架(海拔3052米)、小神农架(海拔3005米)等高峰,后才作地方名称的。

回答2:

大哥神农架好不好

回答3:

在神农架古老的谜一样的山林里,积淀着古老的谜一样的文化。独具魅力的神农架文化像一樽陈年老酒,香漂万里,醉人心脾,令人心往神驰。神农架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文化的显著特点:这就是古老的山林特色。既保留了明显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迹,又具有浓厚的山林地域风貌。其区域文化特色被视为亚洲少见的山地文化圈----高山原生态文化群落带。
  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的发现受到了我国神话学界和德国、英国、法国、奥地利、丹麦的汉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热情评价。这部长达3000多行的史诗唱本,记录着汉民族的远古创世神话。被我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判定为汉民族广义的神话史诗,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黑暗传》的保存,是神农架先民崇敬上古开天辟地的英雄而歌唱的结果。他们把神话当做真有其事的历史知识,代代往下传唱。一些老歌手把《黑暗传》手抄本奉为经典,当作传家宝加以珍藏,从不轻易示人。在神农架,把《黑暗传》带进棺材作陪葬或死前埋在地下不为子孙所知的事屡见不鲜。《黑暗传》的发现,是中国古神话的发现,打破了汉民族没有神话史诗的定论,对于中国神话学和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因此成为神农架民间文学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神农架民歌的演唱形式、音乐色彩和语言艺术十分古老和丰富。许多民歌珍品历传不衰,成为神农架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古楚文化的灿烂光辉。薅草歌声情并茂,明快悠扬;婚礼歌脍炙人口,趣味盎然;丧礼歌音色古朴,粗犷苍凉;民间小调抒情状物,盛情真挚。
  堂戏是神农架现存的十分古老的地方剧种,因演出时所需场地较小,一般在农家堂屋里表演,故名堂戏。剧目大多是传说的古装戏,也有民间艺人自编自演的现代戏。演唱风格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神农架的历史文化遗迹已鲜可寻觅。阳日的净莲寺,九冲的天观庙,松香坪的白云庵、观音阁,只依稀辨认出断壁残垣。但是兰英寨、松柏寨等古寨堡和大九湖古战场保存得十分完好。1985年在红坪、刘享寨相继发现了两块保护山林的石碑。红坪的护林石碑立于经坪西沟天门洞口的老岩石上,石碑约一米见方,上镌“严禁山林”四个大字,落款为清同治元年,距今有100多年了。另一块石碑立于刘享寨南麓一个名叫新大路垭的峰峦石壁上,石碑长83厘米,宽55厘米,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镌“严禁石木”四个大字。这两块石碑是神农架古代保护山林的“石碑双壁”。
  神农架民风古朴,民俗奇特。在一些农家的大门上,常挂着一幅青面獠牙、面目凶恶的木雕脸谱,谓之“吞口”。在南部山乡,热情的主人往往以酒待客,谓之“喝冷酒”;北部山乡则有一整套待客的酒规。山民爱抽烟,每人备有一个旱烟袋,长一米左右,谓之“烟枪”。山村妇女爱缠头巾,有时缠在头上的头巾多达数十条。
  神农架的文化生态与其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一样包含着巨大的价值而且具有长期恒久的魅力。其独特的文化个性,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她背后蕴含的真正的资源价值,承载着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可能性,并给予神农架一个真正安宁与幸福的承诺。
  神农架林区的民间文学是神农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珍贵的汉民族神话史诗,优美抒情的民间歌谣,绚丽多彩的传说故事,构成了神农架民间文学的宝库,也是上个世纪以前的古老文化封存在神农架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