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的地质构造

2025-04-15 16:19:1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沉积岩的原生构造主要是受地表营力的作用产生的。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层内构造与穿层构造。①层理指沉积岩中的成层构造,其成层性是通过沉积物的成分、粒度、色调的变化而显现的(见彩图)。层理是研究次生构造的基本参考面,是一种重要的原生构造。②层面构造主要指波痕、泥裂、雨痕、印模、虫迹等,这类构造发育于沉积岩层的顶面或底面,在野外可用来鉴别地层的顶、底面,以判断地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③层内构造主要指限于某一岩层中的原生构造,如粒序层、交错层、层内褶皱与层内断层等,其中除层内断层外,也均可根据它们的内部结构特点来鉴别地层的顶面或底面。④穿层构造主要指发育于多层岩层中的背斜或断层,称为同沉积背斜或同沉积断层。同沉积背斜是在区域性地壳拗陷并不断接受沉积的盆地中的局部上隆部位上逐渐发育的背斜,因此具有原始的上拱弯曲状态,其轴部地层厚度小于翼部,轴部碎屑沉积物的粒度则大于翼部同一层沉积物的粒度。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是指与沉积作用同时活动的断层,一般发育于沉积盆地的边缘,具有正断层性质。盆地所在为断层的下降盘,其地层厚度明显大于断层的上升盘,且断距随深度而增大,即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另外,韵律层也是一种原生的穿层构造,是由多个粒序层依序叠置而组成的。
火成岩的原生构造主要是受岩浆流动与冷凝收缩的力的作用产生的。分为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破裂构造两种。原生流动构造是固态物体在液态岩浆流动中形成的定向构造,如由岩浆早期晶出的片状、板状矿物与扁平状析离体、捕虏体的定向排列形成的流面,由岩浆早期晶出的柱状、针状矿物的定向排列形成的流线;原生破裂构造有柱状节理以及根据节理与流面或流线的产状关系分出的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与层节理。 岩石形成以后受构造运动的作用产生的构造变形,是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次生构造包括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线理等。
次生构造按照变形性质可分为:①连续变形构造。岩层连续性未受到破坏的构造,变形性质属塑性变形,如褶皱等。②非连续变形构造。岩层被切割失去原有连续性的构造,属破裂变形的,如节理、断层。
按照几何要素可分为:①面状构造。以几何意义的面所表征的构造,如褶皱轴面、节理面、断层面、劈理面等。通常将具有系统性的面状构造称为面理。②线状构造。以几何意义的线所表征的构造,如褶皱枢纽、断层擦痕、非等轴矿物的定向排列、两个构造面的交线等。各面状、线状构造还可区分为抽象性的(如褶皱轴面、枢纽、二构造面的交线)与分划性的两种。前者只具几何意义而非具体存在,后者则是具体存在的面、线构造。
根据面状、线状构造在地质体中的分布特点,可将地质构造分为:①透入性构造,指在地质体内在一定尺度上均匀、连续且按一定格式排布的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如劈理、片麻理、片理以及各种小型线理;②非透入性构造,指非均匀、不连续且以分隔性方式产出于地质体中的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如节理面、断层面以及大型的杆状构造、窗棂构造等。地质构造的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是相对于观察构造的某种尺度而言的,较大范围的尺度上的透入性构造在较小尺度上也可成为非透入性构造;通常透入性构造是针对小型构造和显微构造两种尺度而言的。 不同构造期或同一构造期中不同幕(或阶段)所产生的地质构造先后有序。构造序列的建立有助于认识具有多期、多次变形的变质岩区的构造发育、演化规律。一次构造运动按一定作用方式产生的构造要素群称为一个构造世代的构造。前一构造世代的构造对于后一构造世代的构造发育可以起着控制或限制的作用,后一构造世代的构造叠加于前一构造世代的构造之上的现象称为构造叠加,其效应往往是改造了前一构造世代的构造,使其格局、面貌发生变化,出现叠加构造型式。建立区域性构造序列的关键在于划分和对比不同构造世代的构造,弄清前、后构造世代之间的控制、限制和叠加效应和干涉改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