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使学生掌握《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给中国造成的后果.
掌握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理解并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历史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思考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一问题的过程钟培养学生抓住事物内在联系进行历史思维的能力.
感目标
通过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在其发展早期阶段的侵略扩张本质.
在指导学生掌握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史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通过揭露英法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教育学生要不忘国耻,勤奋学习,并加倍珍惜中华民族为人类所创造的文化遗产.
二 教学重点
1.《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2.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
大加深.
四 教学方法
比较法: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学生理解第二次是第一次的继续.
讲述法:适用于相关背景知识的简单交待;
适用于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的概括性叙述.
讲解法:对理性分析内容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应注意分析语言的严谨性.
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问题法:创设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并和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
五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过 渡: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有更深层次的理
解和认识,并从不同角度看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较为广泛的探讨.
提 问: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2 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侵略战争)
3 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清政府失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4 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英国)
【通过提问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又为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
的,性质,结局,发动者做比较埋下了伏笔.】
导 入:那么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是否如愿以偿的开辟了中国广阔的市场呢 英法等
国又用什么办法来实现其目的呢 最终他们为什么又选择了一场战争呢 这
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板 书: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知识,联系旧知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讲 述: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其他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也在迅速进
行,而生产力的大大提高,商品生产的激增,更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以后,英国资产阶级以为很快就可以把大量商品倾销到中国市场.
提 问1: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为什么呢 (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
品的抵制作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大量地向中国输入鸦片,中国无力再
购买外国的工业品;太平天国战乱.)
【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用设问方式,启发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
生从问题的启发中了解其原因.】
过 渡:但英国资产阶级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滞销原因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提 问2:这种想法正确马 那么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要求"修约")
【引导学生结合书本,了解"修约"要求,并强调"约"是指什么条约.】
提 问3:虽然经受鸦片战争的打击,但又昧于时势,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
会接受这样的要求吗 为什么 (不会,维护国家主权)
讲 述:英法等国却依着他们的强大,不达目的不罢休,提出"只能在炮口上才能有
外交"这就意味着西方列强又将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1856年,英法分别
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拉开了战火.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体现师生互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⑴通过比较,突破难点
①创设问题,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性质,原因,性质
和发动者.
②结合板书,引导学生从上述几个方面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
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板 书: 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第一次鸦片战争 继续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动者 英 国 英法联军
目 的 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性 质 侵略战争 侵略战争
结 局 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讲 解:从目的上看,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从性质上看,都是侵
略战争;从结局上看,都以清政府失败告终,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发动者来看,第二次虽然多了个法国,又有美俄出面调停,但实际上是以英国为主,这些都说明了继续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联系旧知识,通过比较,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抓住事物
内在联系进行历史思维的能力.】
⑵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①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问 题1:阅读教材,先不要看《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详细内容,将战争的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两个或三个)
问 题2:分化这些阶段的依据是什么 (战争的形势或战争进行的区域)
问 题3:在各阶段的战争形势如何 (在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签订《天津条约》;签订《北京条约》.)
板 书: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经过
1856-1857 广州 联军委员会
1858 天津 《天津条约》
1859-1860 北京 《北京条约》
②注意细节问题,强化知识点
◆英法联军在广州成立的联军委员会是个什么机构 (殖民统治机构)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应是什么 (广东巡抚衙门)
◆揭露英法联军在广州的殖民统治,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
◆《天津条约》实际上是几个条约 (四个)
◆《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战端又起主要是因为双方换约路线的争执吗
(不是,英法侵略者不满足于从中国获取的权利,蓄意利用换约的时机,重新挑起战争,以迫使清政府完全屈服.)
◆揭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占领北京,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犯下的滔天罪
行之二.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揭露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勤奋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⑴组织学生讨论,突出重点之一
过 渡:圆明园的残迹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然而我们历史地认识第二次鸦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还须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引 导:这里我们首先来熟悉并掌握《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
【指导学生看书,并概括条约内容,帮助学生记忆.】
组 织:下面就请学生结合老师在前面分析《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危害的思路方法,互相讨论一下《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样的危害
讨 论:………
【根据学生开展讨论实际情况,适当做些问题提示,注意观察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
发 言1:大量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发 言2:开放十个通商口岸,使得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大到了中国内地了.
………
归 纳:对学生回答及时做出肯定,对一些独特想法,给予适当引导;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补充讲解,了解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情况.
【通过展开讨论,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运用具体历史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引 申:《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共同之处有哪些 (开放通商口岸;大量赔款)
【巩固旧知识,拓展思维】
⑵巧妙设问,突出重点之二
提 问1:英法是发动并进行这次战争的两个国家,而美俄是帮凶,那么在这场战争
中谁获利最多呢 (沙俄)
提 问2:为什么 他获得的权益有哪些 (获得英美法获得的侵华权益的同时,还
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讲 述:在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通过几个条约又夺取了中国150多万平方
公里的领土.它不费一兵一卒,获得如此巨大的利益,实是一个凶恶的打劫者.
板 书:三,沙饿的侵占
19C50年代―80年代 :150多万平方公里
讲 述:(结合地图,边问边指出)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
多平方公里领土的基本情况.
【创设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地图,更直观更深刻地揭露沙俄侵略中国的野心,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精神.】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过 渡:如果说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大门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则将中国的大门开的更大了,下面我们认识一下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引 导1:请同学们依照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思路分析,这场战争的政治影响.
引 导2:结合当时社会形势,理解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引 导3:请大家结合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指出第二次
鸦片战争在经济方面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引导,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综合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板 书: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政 治: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经 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东南沿海 沿海各省 内地
课堂总结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在美俄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和主权,外国经济势力迅速由东南沿海向沿海各省及内地渗透,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了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
甲午战争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完全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