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2025-04-15 17:27:3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自知之明
  典故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成语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老死不相往来
  典故出自:《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成语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欲取姑与
  典故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成语解释: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得暂且先给他。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暴风骤雨
  典故出自:《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成语解释: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无中生有
  典故出自:《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成语解释: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典故出自:《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成语解释: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安居乐业
  典故出自:《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成语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典故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成语解释: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天网恢恢
  典故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成语解释: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大巧若拙
  典故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成语解释: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回答2:

1.侃侃而谈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2.尽善尽美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3.不舍昼夜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