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在今陕西铜川市,宋属耀州,故名。始烧于唐代,北宋中期以后达鼎盛,终于元代。烧制唐三彩、白瓷、青瓷、黑瓷和酱色釉瓷等品种,以青瓷最负盛名。耀州窑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窑场,是北方青瓷的代表,曾兼烧黑、白、褐、黄、花、酱釉瓷及唐三彩等,是古代北方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处综合性窑场。窑址以陕西铜川黄堡镇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上店、立地坡、陈炉及耀县塔坡一带。该窑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续,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末,有800多年的连续烧造史。其产品质量、数量和工艺成就均达到很高水平,成为北宋六大瓷器窑系之一。?0?2
其青瓷产品的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胎色灰白,胎质坚硬,露胎处呈现酱黄色。
(2)釉色青黄、深沉,釉层较厚,器物往往上部厚,下部薄,胎釉交接处呈姜黄色。此外,青釉釉面上有的出现小的露胎褐斑,为其它青瓷所不见。
(3)器型丰富,盘、碗、杯、碟、瓶、壶、罐、炉、盒、香薰、注壶、注碗、盏、钵、灯、枕等均有,器物造型多变,有花瓣式、瓜棱式和多折式,外形美观。其中力士炉颇具特色,炉身底座四周跪有力士。
(4)唐末、五代青瓷采用划花装饰,纹饰题材多为水波与花草纹。
(5)宋代装饰技法主要是刻花、印花、划花以及模印刻划相间,以刻花、印花为主。北宋中期刻花发展成熟,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刀痕有斜度,是宋代刻花技法中最优秀者。北宋晚期的印花也很精美,布局严谨,对称匀衡。纹饰有缠枝莲、把莲、牡丹、缠枝菊、波浪、飞鹤、飞蛾、犀鹤、博古、海水游鱼、莲塘戏鸭和婴戏图案等,龙凤纹则是宫廷瓷器专用题材。水波纹外一般刻划以六角形边线,水波中三鱼多见。婴戏图案则以荡秋千为主。宋代花纹装饰特点是,早期于器面刻划简单的花瓣纹;中期则花纹满布器面;到了晚期花纹线条大多纤巧。
(6)金代产品瓷胎呈灰白色,青釉呈色偏黄。大量使用陶范印花,满布器面的花纹逐渐减少,而在盘、碗内壁,大量出现菊花、莲花、水波、鱼鸭纹等,构图简单,呈圆圈形。
(7)元代产品器外一般施半釉,挖足浅,足较宽,似玉环底足,足内心有乳状凸起。
(8)晚唐、五代盘、碗一般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足内有3个支钉痕。宋代器物足端无釉,足内有釉。金、元时期一般采用叠烧,盘、碗内有叠烧痕,也有用一钵一器装烧的,则仅足端无釉。
耀州窑的器物特点
1。多种多样的器物
北宋耀州窑青瓷刻牡丹纹?
美如碧玉般的宋代耀州青瓷,使用广泛,器物种类非常齐全多样。耀州窑主要器型有盘、碗、杯、盏、钵、梅瓶、枕、炉、凤头壶、花口尊、玉壶春瓶等。凡是宋代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器物种类,在该窑的产品中应有尽有。一个窑场可以生产出如此众多的器物种类,在宋代的其他瓷窑中实属罕见。宋代耀瓷不仅器物种类繁多、用途广泛,而且造型精美多姿,丰富多样。
2。多姿多彩的釉色
五代耀州窑三足罐
北宋早期耀州窑生产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胎有两种,一为铁黑色的黑胎,一为淡灰色的白胎。北宋中期耀州窑生产的陶瓷已不见有黑胎,均为颗粒细小均匀的浅灰白胎。胎质致密,没有早期疏松和气孔的现象。其青瓷釉色的色调相当稳定,不见早期的多级色差,均呈典雅深沉的橄榄青,釉面温润。金元耀州窑瓷器胎釉粗厚,胎面不上白衣。由于烧造中采用了叠烧的工艺,一部分碗、盘内心被刮掉一圈釉,露出涩胎。
3。多形多态的造型
金耀州窑刻花碗
宋代耀瓷不仅器物种类繁多、用途广泛,而且造型精美多姿,丰富多样。以碗、盏、盘、碟之类最为普通常见的圆器为例,仅口沿的造型就有侈口、微侈口、敞口、六葵口、六菱口、六曲口、直口、敛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翻沿、包沿、折沿等。再以碗、盏中最多见的侈口翻唇圆弧腹内底下凹圈足造型观察,仅其腹部的变化又可分为圆弧腹、浅圆弧腹、瘦圆弧腹、微斜圆弧腹数种。
4。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北宋耀州窑柳斗钵
耀州窑的刻花浮雕装饰在当时独具一格,素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也正因此,耀州窑一度纳贡于朝廷,由此,形成了“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宋史·地理志》中就记录了“耀州贡瓷器”。
5。从剔花到刻花
金耀州窑刻花壶
从划花到剔花,再由剔花到刻花,最后发展到印花,其中反映出的是装饰审美风格从线性手法的平面性装饰为主向以三维的立体装饰发展,最后形成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耀州瓷独具魅力的刻花装饰风格的转换。
6。多种纹样的运用
元耀州窑刻花卉卷口盘
耀州窑的装饰纹样众多,植物类以折枝牡丹、缠枝牡丹、交枝菊、缠枝菊花、莲花、水波花草、水藻、缠枝忍冬、花叶纹为主。动物纹中有双鸭莲花、水波三鱼、龙、凤纹等,模拟自然,处于写生与图案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