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鲁里山花岗岩带印支期—燕山早期以及燕山期的花岗岩样品的147Sm/144Nd比值在0.0739~0.3305之间,平均值为0.1536;143Nd/144Nd在0.5118~0.5124之间,平均值为0.5122;εNd(t)在-9.4609~-3.9721 之间,平均值为-6.2376。沙鲁里山岩浆岩带εNd(t)均为负值,这表明其岩浆来源于地壳或富集型地幔源。
沙鲁里山花岗岩带印支期—燕山早期以及燕山期的花岗岩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变化范围较大,0.94~2.45G a之间,平均年龄1.64G a,其平均年龄大于雅江-九龙花岗岩带。两个岩浆岩带不同时代的岩体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均远大于其成岩年龄。
沙鲁里山岩浆岩带的样品在εNd(t)-εSr(t)图解(图7-5)中,除2件外,均落入Ⅳ象限上部年轻地壳物质区,这表明本区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上部地壳。
总体而言,川西地区不同岩浆岩带具有比较小的εNd(t)特征值和非常老的Nd模式年龄表明其来源可能是古老的下地壳物质,可能与元古代地壳物质有关,可能是由扬子陆块中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并经结晶分异形成。但是甘孜-理塘缝合带以东的雅江-九龙花岗岩与以西的沙鲁里山花岗岩岩在εNd(t)特征值、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等方面存在的一定的差异,可能表明两者在岩浆形成机制、源区下地壳及地幔参与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川西花岗岩的εSr(t)基本上为正值,在图7-6,7-7中,本区花岗岩的投点明显地偏离“地幔主趋势线”,大部分向主趋势线的右上方偏离,落到了壳源区、法国华力西以及澳大利亚I+S型花岗岩分布区,说明其岩浆起源为主要为大陆地壳,部分岩体的来源可能为大陆地壳与富集地幔的混合。
图7-6 雅江-九龙花岗岩带花岗岩的锶-钕同位素组成图
(据M.T.M c.Culoch等,1982)
(图例同图7-1)
图7-7 沙鲁里山花岗岩带花岗岩的锶-钕同位素组成图
(据M.T.M c.Culloch等,1982)
(图例同图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