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的,因为当时的消息只有上层领导知道,保密消息做得非常好。不斩来使更多的是在遵循了战争文化,和保证消息及时传达。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句话我们看古代电视剧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为什么这句话能够让古代人一直遵循呢?
第一,遵循战争文化
以前古代人打仗要师出有名,如果是师出无名,那么你发起的这场战役必将会受天下人耻笑,结果必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也是战争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礼仪,这样的文化礼仪一直坚持了千百年。
假设有一方将敌国的使者斩杀,那么他将会受到天下人的耻笑,他是在诸侯国之间没有半点颜面,会到处受到排挤的。为了日后的发展,他们是不会牺牲这么大,只为了斩杀一个小小的来使。
第二,保证消息及时传达
由于古代时期的通讯设备十分不好,他们不能通过一个电话或者是邮件的,就可以将通知传达给敌方。古代只能派使者传达,只有使者的平安,才能保证消息完整的传达。一个国家如果连这点都保证不了,那么你怎么和敌方取得联系,和敌方去作战呢?
作为一个有风度有文化的国家是不会做出这样下流的事情来的,他们不但不斩来使,相反还会恭恭敬敬的好吃好喝的伺候好,将来使放回去,传达自己的消息。
不斩来使难道不怕消息走漏吗?当然不怕,本国的消息只有上层领导知道,一个来使只要踏进本国土地就有千万双眼睛在盯着他,怎么可能有机会让他知道本国的军事消息呢?
他们并不怕来使是来刺探军情的。 因为这些使者很快就会回去复命,完全没有机会刺探军情。
应该是不怕的,毕竟他们可以一直监视对方的来使,让其刺探不了什么军情。
我感觉他们应该提前做好了准备所以才不怕的。
因为这些使者只是来送信的,并没有任何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