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专业的选择都是大学生关注而又感到头痛的问题之一,入学的专业不适合自己,转专业成为了二次选择的期待。然而,即便成功转到其他专业,生活中却还有诸多矛盾等待着转院生来面对。 二次选择的期待 “在武汉大学转专业简直是最容易的,每年都会有几乎一半以上的同学转专业。”负责在山西运城招募武汉大学新生的老师在志愿填报咨询会上如是说。他的话对于大学尚未有所认知的高三毕业生来说,也许还能增加一些对未来的希望。在大学入学专业分配尘埃落定后,仍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转专业对于他们来说,是可期待的第二次选择。 就读于经管院国际金融专业的13级学生邹天行向记者表示,自己“在家人的压力下选择攻读国际金融,但是仍然比较想学新闻”。而在问到有什么顾虑的时候,他说“如果转专业容易且待遇平等,转院后的课程学习跟进有充分的保障,我一定珍惜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坚持自己的初心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我的第一志愿是经济与管理,新闻与传播是第二志愿,我和我的家人都觉得经济类的专业发展前景好、日后找工作也较新闻容易。”13级新闻院赵琳珊向记者表明了她的转专业意向。记者在采访时得知,在新生群体中,经管、法学、新闻都是几个比较热门的转入专业,虽然各个转入专业的门槛不一,将来要面对的未知困难重重,但是依然抑制不住很多想要转院同学的热情。 对于有转院意向的新生来说,他们比较关心转专业后的待遇平等问题,希望能够与非转院生享有同等的保研、评奖学金等资格,希望期待预想与现实能够拥有足够的契合度。 结果,不尴不尬的境地 半年的时间,大概足以让一个人分清自己到底对本专业的课程是否感兴趣。这时,转专业大军则还需游走在综合成绩、外语高数等单项成绩的考核、不同的转出方和转入方的意见等一道道的关卡之间——这些都是要转专业同学必须经历的过程。 现就读于文学院的殷松亭同学大一的院系是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在确认自己的成绩符合转专业要求之后,他“天天去找院长和副院长表决心”,终于获得转出资格。历史学院则是严格按照成绩来算,只有成绩占前10%的学生才有转院资格。物理学院的转出人数和转入人数是完全一致的,总数也仅为19人。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达到转入和转出的数量一致,部分同学可能失去转专业的机会。 当这群人终于完成这些过程和考验之时,转专业后面临的种种困难却让他们始料未及。作为转院生聚集的“大户”,经管院今年在课程安排上出现了重大的纰漏,众多转院生竟然无法选上基础课程高数。由于涉及人数过多,经管院方面最终向教务部申请,于星期日重开一门高数大课,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然而事实上,课程冲突不是个例,而是几乎所有转院生都会面对的问题。 成功从文学院转到经管院的董然(化名)面临的课程冲突是管理学和近代史,她想尽快补上落下的基础课,却被告知“又什么课也不能撤”,几次选择无奈,只得放弃今年补修管理学的想法。另一位经管院转院张驰则幸运的多,他成功地选上了大一上学期所有落下的课。事实上,转院生要补修的课都是在课表出炉之后才能得知,所以董然和张弛同样需求的不同结果,运气的确是一个主要原因。 课程冲突带来的是更多的困扰。董然想把冲突的课程留到大三,但尽管如此,她对未来也很不明晰,“到大三分专业,金融方向就相当于没得选了,因为有11门专业课。” 同样的,殷松亭也面临着课程冲突,对此他的解决方法是“放弃现在的专业选修课,补修落下的专业必修课。”最关键的是,今年文学院培养方案改革,殷松亭落下的课,有可能今后不再开设,对此,文学院领导给殷松亭的回复是,“等到大三如果还不能解决,再帮你解决。”当记者问到他们对于这种情况是否事先知情,董然回答“没有人告诉我”,殷松亭则说“没有料到他(学院)什么都帮我解决不了。” 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二转院生李裴(化名)的课表,今年她需要补修4门课,却只有一门课选上,而且与现有的课程冲突。 课程冲突之外,学分制的大环境下,转院生的学分转换问题也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此,学校教务部的回答是“专业课中原专业与现专业不同课程只能作为公共选修课程来处理,课类转换成公共选修,学分不变。”虽然如此,董然却被告知,她之前的专业学分在经管院只能作为“任意学分”来处理,“公共选修课还是要选。”这意味着,她这部分的专业学分事实上被闲置了。 此外,在奖学金的评选方面,院系不鼓励转院生参与当年的奖学金评选,而且武大的奖学金评选中成绩一项所占比值达到65%以上,部分院系达到70%。因此在学分互认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转院生若想今后在这方面获得认可,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证明自己足够优秀。 生活还要继续 现在,转专业冲突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无论是冲突,亦或者幸运,生活仍在继续着。转院生感慨着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却已没有时间停下脚步来叹息了。 成功转到法学院的12级学生徐涵(化名)在对记者讲述自己现在的生活的时候,颇有一些无奈。“有一些心理压力吧,大一课没上,现在课都有些听不太懂。而且现在的院系人生地不熟的,我常常还有一种我还是原来学院的学生的错觉。”但是当记者问起是否后悔做出这样的决定时,她又坚定的表示“不后悔,原来的专业更不适合我。” 事实上,转院生的归属问题的不止徐涵一人。众所周知,同一专业的同学住在一间寝室能使生活学习的节奏尽可能协调。在转院生的宿舍调动的工作上,教务部表示,由于房源紧张,转专业学生调换宿舍按照由远及近的原则,并优先满足跨学部转专业学生,并且学生须自己上网申请调换宿舍。也就是说,并非所有转院生都可以搬到新寝室,这样一来,与新同学缺乏交流,与老同学生活节奏又不一致,难免让转院生们“两头不讨好”,因为缺乏归属感而感到失落。 教务部对于转专业调换宿舍流程的详细说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专业就像“围城”一样,内边的人在苦恼着,未转成功的“外边的人”也不乏遗憾。尽管心有不甘,他们却也只能留在原有院系继续学业。土木建筑学院12级的傅强同学表示,当时他想转去城市设计学院,和他同时提出申请的共有50位同学,但最终只有一人成功转出。土木建筑学院严格的转专业规定让不少同学心生抱怨,“肯定转不出去的。”在明确表示自己转专业的想法之后,傅强同学又补充了一句,略显无奈。 风险自担,慎重选择 转专业,转的不只是一个学习方向,其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大范围的转专业也会对学校和学院的原有教学秩序造成影响。就目前已经出现的情况来看,转专业的风险还较大,课程,学分,生活,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冲突得不到全面妥善的解决。 事实上,武大被称为“最容易转专业的学校之一”并非虚指,这一说法主要是与其他的学校相比得来的。武大的转专业流程大体可以概括为:学生向转出学院提出申请,然后参加转入学院组织的面试考核,成功后到教务部办理学籍变动手续,其间并无考试或统一的硬性规定。 而对比一下其他几所大学的转专业规则,近几年,北京大学声称淡化专业概念,放宽转专业标准,但就已公布文件来看,申请转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严格的笔试及面试,且对于学生GPA的要求平均在3.2分左右。申请流程也相对复杂,大部分人会选择修双学位来代替转专业。在复旦大学,转专业需要参加一次统一考试,此外除特殊院系外,转出者还会被降级。 另外同在华中地区,武汉理工大学对于转专业学生的成绩要求较为严格,平均成绩,排名,绩点,高考成绩等统统列入计算标准。相比之下,武大的“75分以上”的要求,就要显得稍宽松了。 任何一个选择都是要有代价和风险的,武大提供了一个二次选择的机会,对于这样一个可能关乎到人生走向的选择,选择者要充分的考虑其后果。然而就记者的采访情况来看,还是有相当多的同学对于转专业“只闻其声不知其情”。对于这种情况,校方是否有考虑过主动提供往年的案例与分析,建设绿色通道,帮助转专业意向的学生更清醒的认识专业,权衡利弊呢?对此问题,记者询问校方意见,校方表示,建议同学们慎重对待转专业,“转专业学生一定要按照新专业培养方案认真周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也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学习。” 只是,这样一句建议,对于处在选择路口苦思徘徊的人们来说,真的足够了吗?
武大转专业是挺宽松的,一般大一下的时候提出申请,一般是向你所在的院系提出申请,一般是会有一些限制,比如说成绩等等,然后参加要转入的学院的选拔,比如说有的院有面试什么的,通过了,就可以转了,大二就到该院进行学习。所以,大一的成绩一定要好,其次,还要看你要转入的院系热不热门,这个是有一些区别的。希望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