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的原文是什么

里面有水面清圆
2025-04-02 10:32:3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苏幕遮 [ 宋]周邦彦
  此词上片记景。起头描写的静景,焚沉香以消溽暑,这二句的环境安静非常。三四句出现鸟叫,并点出昨夜下雨,并有动景——鸟雀的动作,表示晴天到来,气氛轻松愉快。五六句清秀的工笔细描,极具形态又仿若音乐在耳。以荷花形态动作的轻快结束上阙。
  下阙抒情相对上阙缠绵倍至。又用词白话,大不同他精工细腻的风格。一二句点出现在住的地点非家乡。三四句思乡之情溢于纸外。五句低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以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后两句就进入梦中。层次分明,分工细致,线条流畅。从实地荷忆旧曰友,又梦入旧地荷,变幻莫测。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张炎《词源》)。吴世昌也曾说“清真长调小令,有时有故事,脉络可循,组织严密,以事用字时出之,不浪费笔墨,亦增结构之美、韵调之精。”(《词林新话》吴世昌著;北京出版社2001年10月一版一印;第179页)。这首小词深证其是。
  从上面的分析,在我们的面前可以出现这样一个情景:五月盛夏的汴京的一个早晨,昨夜刚下过雨,闷热非常,很潮湿,主人刚醒;嗅到昨夜消溽用的沉香残味,听到周围的鸟叫,更显静寂,并起身看鸟儿那可爱的动作。屋外荷花雨后正盛,在曰出之后,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之后作者陷入回忆,思念故乡,梦回故乡……
  这阕词同周邦彦以往词一样,炼字多有胜处;上阙后三句更为佳句,堪为荷中描写的终结者。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第三十六则;青玉案当为误记) 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多的是清雅的韵致;在小巧雅致上,也胜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仔细分析它:清新的绿荷叶面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其后一“举”字令绵绵的上阙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除了上面三句,上阙起头“燎沉香,消溽暑”,即知主人早晨刚醒。“溽暑”二字仄声,闭口音,读起来有无限的困倦意思,这也是作者醒后第一感觉——困乏和沉香的嗅觉。进而“鸟雀呼晴”,听到声音了,“呼”一字更显人性化了。在作者心中所有的一切是那么可爱,并且是静中的闹,恰似“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法,以陪衬周围的静。四句“侵晓窥檐语”则从视觉上感觉;听到鸟叫,就想起来看看,之后就看到荷花,又引起了回忆,脉络清晰明了,却很细致,小处合乎情理。
  下阙则是分述两地——“吴门”和汴京,通过荷花一景引起两地之别的感受;分述家乡的“渔郎”和汴京的“我”,之后又回到梦中的荷花,归于荷花结尾。描境抒情的手段端是明白,却暗合情理。前片描景,精工细致,有景无人,处处写实;待下片过来,又画活全局,意境全开;又从对家乡回忆和追问透出淡而浓的乡愁。且这首词下片语如白话,未用典故,未化用诗句,大不同他以前的词。字里行间从容恬淡又夹着苦涩,确实非常人所能为。

回答2:

你要谁的?(给个评分吧)【苏幕遮】

词牌名。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鬓云松令》、《云雾敛》。源于龟兹乐,本为唐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民间于盛暑以水交泼乞寒之歌舞戏。高昌语称所戴油帽为"苏莫遮"(见《宋史·高昌传》采宋王明清《挥麈录》)。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一云:"苏幕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像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此曲北周时传入中原,至唐中宗时尤为盛行。据《新唐书·宋务光传》引吕泰上中宗疏:"比见都邑坊市,相率为浑脱队,骏马戎服,名苏幕遮。"可证。又,清徐釚《词苑丛谈》云:"苏幕遮,高昌女子所戴油帽,西域妇女帽也。"近人岑仲勉《唐代戏乐之波斯语》则谓《苏幕遮》为波斯人供奉苏摩神之曲(见《东方杂志》四十卷十七号),若是,此调似创自波斯,经龟兹传入,由西域乐曲演化成词调。可备一说。据《唐会要》卷三三,唐时《苏幕遮》有三曲,分属沙陀调(正宫)、水调(歇指调)、金风调,天宝十三载改曲名,沙陀调者改名《宇宙清》,金风调者改名《感皇恩》(与《教坊记》所载《感皇恩》无涉),水调者不改。此调唐时有七言声诗体,张说《燕公集》卷一○载《苏幕遮》五首,皆七言四句三平韵,有和声。诗有句云:"《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碧眼紫髯须",《全唐诗》于题下注云:"泼寒胡戏所歌,其和声云'亿岁乐'。"又有长短句体,见敦煌曲传辞,有"聪明儿"等二首及《大唐五台曲子》大曲一套六首,注"寄在《苏幕遮》",此八首体格与宋时所传《苏幕遮》悉同。宋周邦彦《清真集》入般涉调(黄钟羽)。《词律》卷九列周邦彦一体。《词谱》卷一四列范仲俺"碧云天"一体,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同,各七句四仄韵。首两句作三字对起。宋元人俱依此填。

【苏幕遮】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1]
追旅思,[2]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北宋-范仲淹

【苏幕遮】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
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
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
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
翠色和烟老。

北宋-梅尧臣

【苏幕遮】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辑轻舟,
梦入芙蓉浦。

北宋-周邦彦

回答3:

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