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的十二月十九日夜赏析

2025-05-04 21:01:0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这诗文字美极了。意象取得皆很中国化,诗句完全白话,不用韵,连节也不分,形式彻底自由。诗情浓郁,浓到化不开,浓得也就快看不懂了。诗大约是写:深夜相伴孤灯,引发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想象与思索终欲诉“天如不生人,万古常如夜”的寓意。这样孤高淡朴的诗,对一般读者来讲,若无导读,便十分不容易理解了。同样风格,卞之琳先生的诗大率是如此,很难懂。(《断章》已是天大的例外),就是这样的不懂,往往却让人非常的心动。

同王小波一样,废名在生前并不出名, 直至死后,其文学造诣才大放异采。

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了。

现代诗歌读之甚少, 部分经典,却慢慢读完了。

总是觉得自己要找些什么诗歌,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抑或是外邦。

有的诗歌,真正会影响人的一辈子。

回答2:

作品赏析
《菱荡》是废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以舒缓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旧时中国南方水乡的世俗图,反映了旧时中国南方农民的生活状态、思想意识及人与人之间的纯朴、融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诚实朴讷、憨厚风趣的农民陈聋子形象。小说语言自然质朴,娓娓道来,富于口语趣味横生。小说意境幽丽,承转自然,语言清纯恬美,状物摹人,细腻传神,景物与人物相互映衬,水乳交融,画面感极强,给读者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体现了废名独特化,通篇没有什么很强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语言、行为也只是轻描淡写,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读来的文风和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