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都是谁?

2025-03-31 21:12:5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八仙”是我国人民最受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古来有多种的“八仙”,晋朝的蜀中八仙,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晋人谯(音乔)秀作的《蜀记》称八人均在蜀(四川)得道成仙。唐朝也有八仙,是酒中八仙,即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个文人都好饮酒赋诗,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咏其事。
今天人们熟知的道教八仙,是指张果老、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与曹国舅。这组八仙起自于唐,发展于宋、元。元曲中《八仙庆寿》一剧才把他们列为八仙,却姓名尚未固定。到了明朝中叶,元吴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才确定名称,并流传至今。
八仙出现以后,有些人感到还不够热闹,就又拼凑出了另外几组上中下八仙。元朝已有上八仙的说法,与明朝确定的八仙是指张果老、吕洞宾等的一组,清朝列为中八仙。俗称"八洞神仙"。明朝无名氏杂剧《贺升平群仙庆寿》中指的下八仙是王乔、陈戚子、徐神翁、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何仙姑宝卷》中的下八仙却是广成子、鬼谷子、孙膑、刘海、和合二仙,李八百、麻姑。《八仙上寿宝卷》中的下八仙又是张仙、刘伯温、诸葛亮、苗光裕、徐茂公、鲁宁秀、牛郎、织女。在鼓词《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中的下八仙则是罗圣主、张仙、鲁班、张千、李万、刘海、刘伶、杜康。与这四组相对应的上八仙是福、禄、寿三星,张仙、东方朔、陈抟、彭祖、骊山老母。由此可知好事者的随意性,胡乱杂凑起来的这些八仙群体,很不高明,因此不被人们认可,影响不大,远远不能同吕洞宾等八仙相比。加之,这组八仙形象各异,丰富多姿,与道貌岸然,正襟危坐的一些神仙大不相同,他们各有所长,为民消灾免祸,就是一台热闹有趣的好戏,在民间影响很深,极受欢迎。

回答2:

文化缺失请去民间看年画,

回答3:

  关于上中下八仙,说法众多一般是指:上八仙,即福、禄、寿三星,张仙、东方朔、陈抟、彭祖、骊山老母。中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下八仙,即王乔、陈戚子、徐神翁(徐神通)、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
  自古以来,有多种不同的“八仙”。
  晋朝的蜀中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晋·谯秀《蜀纪》称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
  唐朝的酒中八仙,即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个文人都好饮酒赋诗,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咏其事。
  道教八仙,俗称“八洞神仙”,“上洞八仙”,清朝列为中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组八仙起源于唐,发展于宋、元。元曲《八仙庆寿》把他们列为八仙,姓名却尚未固定。到了明朝中叶,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才确定名称,并流传至今。
  下洞八仙,最早排出下洞八仙的是明代无名氏杂剧《贺升平群仙庆寿》。下洞八仙,即王乔、陈戚子、徐神翁(徐神通)、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此八人中,刘海蟾、陈抟很有名气。陈抟人们称为陈抟老祖;刘海蟾是全真教北五祖之一。而其它人物的文字记载材料就比较少,其中关于陈戚子就没有留下什么资料。
  到了清代,进一步增加衍化出所谓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有人将元、明以来的钟吕等上洞八仙列为“中八仙”,又增列出“上八仙”和“下八仙”。由于上、下八仙人员的组成,在《何仙姑宝卷》、《八仙上寿宝卷》、《孙悟空大闹蟠跳会》等书中各不相同,因而上、下八仙都有好几组。这些增凑的八仙群体,传播不广,影响不大,在民间,鲜为人知。
  上八仙,元朝已有上八仙的说法,即福、禄、寿三星,张仙、东方朔、陈抟、彭祖、骊山老母。其他说法,即寿星、王母、观音、斗姆、黎山老母、圣母娘娘、金刀(原文缺一)。即东方塑、李大仙、王禅、王敖、毛遂、白猿、二郎神(原文缺一)。
  下八仙,明朝无名氏杂剧《贺升平群仙庆寿》中的下八仙是王乔、陈戚子、徐神翁(徐神通)、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何仙姑宝卷》中的下八仙是广成子、鬼谷子、孙膑、刘海、和合二仙,李八百、麻姑。《八仙上寿宝卷》中的下八仙是张仙、刘伯温、诸葛亮、苗光裕、徐茂公、鲁宁秀、牛郎、织女。鼓词《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中的下八仙是罗圣主、张仙、鲁班、张千、李万、刘海、刘伶、杜康。
  刘海(或作刘海蟾)虽然不在传统八仙当中,但在许多地区仍位于八仙之列。明《列仙全传》用刘海顶替了张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代替汉钟离的,而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