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进气系统是什么意思?

汽车的可变进气系统有那几种?分别有什么用处?
2025-04-26 20:34: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和惯性可变进气系统技术可以说是两种进气调节技术。
⑴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就是说它可随发动机的转速负荷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变化,而适时的调正配气正时,优化的固定的气门叠加角,发动机的功率和扭力输出将会更加线性,同时兼顾高低转速的动力输出,使发动机在高低速下均能达到最高效率降低排放节省燃料。像日系TOYOTA的 VVT-i 和HONDA的 i-VTEC,现在的名车基本都有类似的技术,只是不同类型的车在细节上有不同的细节调整和细分技术。像大众GOLF部分车型用的是凸轮轴角度调整系统,通过调整凸轮轴的位置改变气门的升程和开启角度,这是相对正时可变气门要简单的。如果再进一步说的话,就像我们经常可以看见VVT-i、i-VTEC、VVL、VVTL-i等技术标号,这些标号都代表了它们与众普通的发动机不一样,这些发动机都采用了发动机可变配气的技术。 而可变配气技术,从大类上又可分可变气门正时和可变气门行程两大类,有些发动机只匹配可变气门正时,如丰田的VVT-i发动机;有些发动机只匹配了可变气门行程,如本田的VTEC;有些发动机既匹配的可变气门正时又匹配的可变气门行程,如丰田的VVTL-i,本田的i-VTEC。
我们知道,发动机的气门行程是受凸轮轴转角长度控制的,在普通的发动机上,凸轮轴的转角长度固定,气门行程也是固定不变的。类似于不可变气门正时的发动机,这种气门行程固定不变的发动机,它采用的气门行程设计也是根据发动机的需求设定,赛车发动机采用长行程设计,以获得高转速是强大的功率输出,但在低转速的时候会工作不稳定;普通民用车则采用兼顾高低转速的气门行程设计,但会在高低转速区域损失动力。而采用可变行程技术的发动机,气门行程能随发动机转速的改变而改变。在高转速时,采用长行程来提高进气效率,让发动机的呼吸更顺畅,在低速时,采用短行程,能产生更大的进气负压及更多的涡流,让空气和燃油充分混合,因而提高低转速时的扭力输出。
综合来讲,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在整个可变配气技术里,属于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机构系统,它通过液压和齿轮传动机构,根据发动机的需要动态调节气门正时。由于结构简单,增加的成本有限,这个技术现在已经配备在大多数主流发动机上。 可变气门正时不能改变气门开启持续时间,只能控制气门提前打开或推迟关闭的时刻。同时,它也不能像可变凸轮轴一样控制气门开启行程,所以它对提升发动机的性能所起的作用有限。不过这种技术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可变配气技术,因为它只需要一套液压装置,就能调整凸轮轴相位,而不像其他系统那样,在每个气缸都需要布置一个液压机构。
⑵作为惯性可变进气系统,是通过改变进气歧管的形状的长度,低转速用长进气管,保证空气密度,维持低转的动力输出效率;高转用短进气歧管,加速空气进入汽缸的速度,增强进气气流的流动惯性,保证高转下的进气量,以此来兼顾各段转速发动机的表现。加装VIS后,发动机进气气流的流动惯性和进气效率都有所加强,从而提高了扭矩,并降低了油耗。

作为这两种技术,“个人”认为,虽都是当下较先进的工艺技术,但也都是在控制生产研制和装配成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永远”与高端技术临界的工艺,都有着个性鲜明的特点,也有着同样的局限,哪个比哪个更好,没有可比的源,应该是“半斤八两”吧!还是“个人”认为,或是“感觉”,可变正时应该是相对“快人一步”,惯性可变应该是相对“厚积薄发”而胜在后程。
看官见笑了!有点乱,希望指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