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计时的原理: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首先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然后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由于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来与之相配。
根据太阳照在日晷上阴影的变化走向 定义为现在钟表的顺时针走向!
只有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你才不会提出这个问题啊,表也挺难的...
为什么指针都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走?
时钟是顺时针走,是最初的设计者源于北半球的日晷运行的方向而来的。
日晷也是最初的计时器。它最早出现在北半球较高纬度的文明中,由于太阳的视运动是自东向西,因此,北半球日晷的投影一定是“顺时针”运动的。就这样,在计时器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传统的指示方式代代相传,沿用至今。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