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是佛教用语,意思为无彼此之别。
”不二“出自《佛学大辞典》“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
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管在现象上有千差万别,但从佛性上来看都是没有分别的,只不过是因缘凑合,都是虚无的,没有相对,也没有绝对。
扩展资料:
佛经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
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
1,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2,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3,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可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二
不二(佛教用语)(术语)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
菩萨悟入一实平等之理,谓之入不二法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说三十三人所得之不二法是也。
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什曰:有之缘起,极于二法。二法已废,则入玄境。肇曰:离真皆名二,故以不二为言。”
大乘义章一曰:“言不二者,无异之谓也,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云不二。”十二门论疏上曰:“一道清净,故称不二。”
扩展资料:
【不二贵禅师《锦江禅灯》】
凤翔高氏子。廿岁落发。参遍诸方。入蜀见丈和尚于昭觉。因汲水睹影。原来在者里。而嗣法焉。后至燕京严净寺。除夕上堂。飘蓬落落近天枢。
殊意今宵又值除。衲子家私分外别。霜风凛凛扇皇都。神机弗假祛傩子。赤帜高悬法令初。不旧不新无事汉。惟凭拄杖作桃符。以杖作插牌势云。急急如律令。下座。
不二法门
佛法是不二之法
自他不二
首先我们要探讨生命的本来面目,由此肯定一真法界是个大圆觉海的生命之海。个体存不存在呢?个体是存在的;整体存不存在呢?整体也是存在的。没有整体的生命本源,就没有个体生命的派生,因此个体可显示本源,由本源流注出河沙世界、无量众生。万殊一本、一多不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本来面目完全相同;也就是说,父母未生前的生命基因,生命的原态完全相同。
个体生命的差异,只显示在父母生我以后的社会人上。从出胎、诞生、婴儿到成为社会人,其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眼晴对色,耳朵对声....不断地录音、录影、见取、造业而形成了分别意识。
切的现象只是个‘诸行无常’的过程,你看到的一切运作、一切的形色,完全如佛所说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毕竟寂灭。’除了‘一真法界’,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永恒的。因为原本不有,所以毕竟寂灭。
最直截了当莫过于信心铭中所说‘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换一句话说,禅就是不二法门,要想快速相应,疾速成就,只有证入不二法门,把好恶、是非、人我....一切相对的边见,统统泯灭,一体涵摄,不生分别,当下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