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必然过程,毕竟命比其他都重要,等以后停药了加强锻炼才能瘦下来
你要想想你命还好,有些人需要一辈子吃激素,我一同事以前是个美女,现在。。。
无论什么时候,活着才是最好的
好像没有,等病情好了把激素停了。满月脸自己慢慢就恢复了
那是假胖,激素药停服后,一年后,就恢复原样了
应该是强的松吧?只要停服后,会好的。这个在很多人身上都体现过了,你就放心吧。
一、 能量平衡是体重控制的关键
如果你想通过早晨空腹跑步来减肥,缺乏能量的身体便会以最简便的方式获得补充--分解肌肉,并把其中的某些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消耗在运动中。这就意味着你虽然在辛苦地锻炼,却把应该保持的肌肉组织损失掉了,该减去的脂肪却没有受到触动。这个过程可称为"减肌运动"。
另一个经常发生在减肥者身上的情况可以被称为"增肥饮食"。它指的是两餐之间相隔时间过久,造成饥肠辘辘,然后就是大快朵颐把自己撑个肚儿圆。这种突然的巨额热量摄入会使胰岛素大量分泌,热量的超额部分便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
以上两种情况都对减肥不利,更糟糕的是把二者结合在一起。空腹运动会暂时掩盖食欲,同时消耗掉许多肌肉蛋白质,之后的饱餐--既难以弥补肌肉的损失,又增加了脂肪的贮存。
要避免这种状况,能量平衡是关键。在贝纳多特博士的实验中,那些通过少食多餐(每餐摄入300~500千卡热量)来保持体内能量平衡的运动员取得了最理想的结果。他们的做法如下:
1 早晨醒来后立即进食。
2 运动前保证吃些东西(见附表)。这些热量不但能防止肌肉在运动中受到分解,还能利用进食后代谢率的提高在运动中与运动后增加能量消耗。
3 运动结束后尽快补充能量。让消耗掉的贮备得到恢复。否则身体会以分解肌肉蛋白质来获得能量。
4 一天进食5~6次。贝纳多特的一项研究证明,在运动员的一日三餐之外,增加3次加餐有助于减少体脂,增加肌肉。这些运动员的体能,包括爆发力与耐力,也得到了增强。当然你不能额外地一次摄入几百千卡热量,而是把一天计划摄入的总热量合理地分成几份,少吃多餐。
二、 体内能量的起伏影响了代谢率
具有提高代谢率作用的运动种类通常是长时间与高强度的,但有的短时高强度的运动也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在一项实验中,男性运动员进行了31分钟的举重循环练习(提铃至胸、卧推、下蹲),结果是在练习结束后38小时时,他们的代谢率仍然高于平时。
三、"低效率"的饮食与运动是一台脂肪燃烧机
工作时的高效率是件好事。但是在进行饮食控制与运动时,高效率却成为阻力之一。身体在运动时效率越高,消耗的热量就越少。比如有些人,日复一日地用相同的重量做同样的动作,1年以后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任何进步。原因就是他们的肌肉逐渐适应了那套运动的要求,不必增加力量或能量消耗就能对付,于是体能的进步就中止了。
以下是防止运动变得高效率的方法:
1 力量练习--有两个途径。第一是增加所举的重量,第二是选择对身体平衡和协调性更有挑战的动作。举例来说,你卧推的最好成绩是90公斤,那么举1次90公斤是很有挑战性的,必须所有参与工作的肌纤维都全力以赴才能成功。与此相反,用25公斤举4次则非常容易,因此是高效率的,它对提高代谢率基本没作用。比较合理的是用75~85公斤做3~6次,它对代谢率的超量负荷刺激远远大于用轻重量做10~12次。
从动作方式来讲,举过头顶的动作更有挑战性。比如,站立肩上推举就比坐在器械上推举效果更好。另外,举着杠铃做下蹲与箭步蹲也是"低效率"的。
2 有氧运动--毫无疑问,快慢交替的变速练习能够把跑步、游泳、骑车变得"低效率"。这是早就被证实的减肥良方。
3 饮食同样如此,在本文的前面已经提到"食物消化热效应"。高蛋白质饮食能够提高消化本身的热量消耗,从而降低"效率"。而如果摄入的蛋白质来自含钙丰富的奶制品,其热量消耗会更高。其中原因下面还会提到。
四、把饮食与运动结合起来
1 每日进食5~6次,避免两餐之间相隔太长时间。这样你就不会因为过度饥饿而暴饮暴食。如果在饭前情绪变得不好,这也是一个过长时间没有进食的表现。
2 正餐或加餐都要包含一些蛋白质食品,其中一定要有含钙较多的奶制品。
3 运动前吃些东西会使你消耗更多的热量。运动后及时补充能量既可促进肌肉的修复,同时也可增加热量的消耗。
4 每周进行2~4次主要针对大肌肉群的力量练习。全身参与的动作对于提高代谢率很有帮助。
5 每周进行2~3次有氧运动。如果体能允许,进行变速有氧运动是最有帮助的。但是如果这会影响你次日练力量的体力,那还是把精力留给第二天为好。3次高强度的力量练习比6次一半强度的锻炼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