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实践⼀联系⼀度⼀矛盾⼀真理⼀生产方式⼀阶级⼀国家⼀

2025-02-26 03:35: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什么是哲学?
答: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它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谁决定谁?
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3、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第一,这个问题是哲学中最高的问题,是一切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第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哲学家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了整个哲学的基本方向。
第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惟一标准。
4、唯物主义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答:1、在古代,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2、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到了19世纪中叶,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它是惟一科学的哲学。 2、它是无产阶级的哲学,并公开申明自己哲学的阶级性。
3、它具有实践性,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必性)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些什么重要意义呢?
1、只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2、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自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3、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改进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做好各项实际工作。
7、(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从具体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2、把学习哲学同开展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自觉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修养。

物质和意识

(唯物主义一元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足点。(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

一、物质定义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含义?
答:第一,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惟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与各种唯心主义及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强调,物质能够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即能够被人们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明,尽管物质的具休形态和特性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客观实在性是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这是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的惟一特性。
二、静止是(有条件,相对的,暂时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空间表示的(是事物的广延性,结构性和并存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是与运动着的物质无关的均匀流逝的持续性。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重复性等特点)。其中(客观性)是规律最基本的特点。规律的客观性表明,它既不能被人为地消灭,也不能被人为地创造。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实践的目的服务。
三,承认世界是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出发点。

四,什么是意识?
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五,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基本形式?
答:特点:1、客观实在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形式:1、变革自然界的生产实践活动。 2、变革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 3、以探索外部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实验活动。

六、什么是主体,客体?及基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主体就是具有思维能力并运用一定物质和精神手段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客体,就是认识与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关系:1、改造关系; 2、认识关系; 3、价值关系。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回答2: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矛盾
2、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个历史的范畴,从量上看,是指大部分的人。从质上看,是指在人类历史中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 人,其主要的稳定部分是劳动群众。
3、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也是指人的本质属性,即人的社会属性
4、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还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其中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