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球拍与球接触的时间近似看做非常短,所以我们应用冲量定理来定性说明.根据冲量定理Ft=MV-M'V',可以知道球拍的末速度越大,羽毛球获得的速度就越快.而球拍的加速是靠手臂肌肉提供加速度的.根据v=at.可以知道,加速度一定,时间越长,速度越快,当然这公式也是一个近似的说明,因为手臂的力量不是恒力,而且加速时间不能无限长,因为手臂做的是近似圆周运动.引拍的意义就在于延长t,使得击球瞬间的球拍的末速度更大.这样羽毛球获得的初速度就越高,当然,前提是同一只拍子同一个球.
再提另外一个问题,拍子击球可以看作弹性碰撞,弹性碰撞会带来能量损失,因为拍线的磅数不一样,所以拍子击球时的接触时间也不一样,刚性越大的拍线,能量损失越小,控球力越好(镜面原理).不知道这样解释你明白了没有.
羽毛球拍一般由拍头、拍杆、拍柄及拍框与拍杆的接头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球拍的发展向着重量越来越轻、拍框越来越硬、拍杆弹性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拍形
就是拍头的几何外形。现在一般有三种:传统的卵形、头部为方形的ISO拍形、弦面更大的加大ISO形。
甜区
就是球拍面的最佳击球区。当击球点在甜区时能给你足够的击球威力、控球性、震动感很小,你会觉得很舒适。甜区的大小对球员是很重要的,它能使球员更容易打出高质量的球。而决定甜区大小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框形。ISO的设计使球拍比传统拍形的甜区要大,但拍头的加大会带来扭力和重量方面的负面影响。
硬度
击球时球在球拍上的停留时间只有千分之四到六秒。在击球前的挥拍过程中和球拍击到球时,拍杆有一个弯曲和复原的过程,在球拍尚未回到原位以前球已经飞离了拍面。在球员力量相同的情况下,拍杆越软在击球前的挥拍过程中越容易弯曲,弯曲幅度也更大,从而带动拍头以更大的角速度移动,产生更大的击球力量 。拍杆越硬则击球时能传递给球的力量就越少 ,但更能减低击球震动的传递。对于拍框而言,拍框的硬度越大接触球时就越不易发生变形和扭动,越能把更多的力量传给羽球,同时传递的震动也越少。
扭力
是指当球拍击球时,球拍面产生扭转的幅度大小。球拍的扭力越小对球的控制性就越好。
重量
每一支球拍都应该标出了它的重量,一般通用的标法为U、2U、3U。一般全碳羽毛球拍的重量大多为2U(90-94克)或3U(85-89克),而铝框羽毛球拍的重量一般在U(95-99克)以上,也有少数全碳羽毛球拍的重量低至80克左右。 较重的球拍适用于力量好并偏重进攻的球员,较轻的球拍更适用于偏重防守的球员。
平衡点
球拍的平衡点更靠近拍头,就叫“头重”;如果球拍的平衡点更靠近拍柄,就叫“头轻”。一般平衡点是从球拍底部向上量,以厘米和英寸为单位计量。根据力学原理,重量对挥拍的感觉成正比,而平衡点对挥拍的感觉成平方正比,头重的球拍由于拍头惯性更大,打出的球更有力量但挥拍灵活性略差,更适用于进攻同时也是那些力量不足的球友选择,因为头重的球拍虽然降低了你的击球速度,但是却可以使你更容易把球打到后场。头轻的球拍虽然较为灵活,但打出的球较少力量,而且球拍传递的震动也会较大,不适用于大力击球的球员,更适用于防守控制型球员以及追求速度的球员,因为这种球拍的连续挥拍的速度会快很多。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的球拍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不使用平衡物就可以使得同一型号成品球拍拥有相同的平衡点,这也是优质羽毛球拍的基本要求。
长度
标准羽毛球拍的长度为664毫米,而加长羽毛球拍的长度一般为674毫米。加长的最主要部分为拍杆拍柄,有一些型号的拍框也有些许加长。加长羽毛球拍的优点是提高了击球点、加大了拍杆的闪动性,能击出落地角度更大的杀球并加快了球的速度,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攻击性扩大了接球的区域。但加长的羽毛球拍会比普通羽毛球拍更容易造成手腕和手臂的受伤可能性,同时羽毛球拍的灵活性也有所下降,不利于处理贴身球。
拍框截面
箱形截面是较早出现的设计,它的最大优点是控球性能出色,但挥拍的空气阻力较大。翼型截面是出现的较晚也是现在用的最普遍的设计,它的优点是空气阻力小,挥拍更快容易击出快速、凶狠的回球,由于截面较薄其控球性略显不足。而第三种半圆形截面是羽毛球拍从铝框向全碳过渡的设计,其截面形状和铝框球拍的截面基本上一样,工艺制作比较容易。
一般而言翼形截面是现在的主流,对于双打和击出攻击性的回球更有优势,而箱形截面能更好地控球。随着材料科技的发展,现在采用较细的箱形截面的羽毛球拍比较多的出现在了高档型号球拍上面,目的是争取更快的击球速度和更好的回球控制性能。
接头
指拍框与拍杆的接头,从外形上看有T形和Y形,从工艺上看有内置和外置。
现在用的全碳羽毛球拍从外观上来看都是一体的(看不出接头),但其实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了内置接头,只有极其个别的球拍采用无接头工艺,无接头的缺点是拍子的扭力较差。拍框和拍杆分开制作然后再用接头连接,有利于更好的控制球拍的品质、重量和平衡点。外置接头在强度、扭力方面都不错,但它的重量偏大而且在接头和拍框的结合处应力集中,成为铝框球拍最易于断裂的部位。内置接头采用高强度碳纤维制成,从拍杆和拍框内部把他们联为一体,它克服了外置接头的弊病,但其工艺要求较高。
物理学原理是吧,从动量的角度看,将球击回,需要在抵消动量的同时赋予球反方向的动量,而改变动量需要速度,引拍时,可以加大挥拍的速度(引拍的过程提供了加速度,时间,距离)
猜测而已:
为了让球拍的动能更大,这样传给球的能量也更大,这样球的速度就越大
让拍子和你的手臂形成杠杆,形成一个较大的力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