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时,跑得快的人一定能跳得远吗?

2025-04-28 22:17: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奥运会的田径比赛中,我们会发现,跑得快的人一般也跳得比较远。比如,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美国名将卡尔.刘易斯一举夺得了100米跑、200米跑、4×100米接力赛跑和跳远冠军,成为举世闻名的体育明星,被誉为体坛上的一代骄子。同学们可能会问,为什么刘易斯跑得最快而跳得也最远呢?我们知道,任何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的特性,在物理学上称它为惯性。在跳远比赛中,运动员都要经过一段助跑,人在踏跳后,需要一个尽量大的向前的水平速度和一定的向上的垂直速度。水平速度的大小决定了运动员跳的远近,而一定的垂直向上跳起的速度,决定了运动员能够赢得多少腾空的时间,使得他跳远的距离尽可能长。为了获得这种尽可能大的水平速度和一定的垂直速度,这就要求运动员助跑时要在跑得最快的时候起跳。我们知道,100米跑中,起跑加速时没有达到最快的速度,最后冲刺时也不是最快的,而是在途中30-40米的地方能获得最高的跑速,所以跳远的助跑与运动员获得的起跳后的水平速度有直接关系,谁助跑的速度最快,起跳后获得的水平速度就最高,使运动员在尽量多的腾空时间内向远处跳。这就是跑得快的人也跳得远的原因。但是,跑得快的运动员不一定人人都跳得很远。因为,跳远的完整技术是由快速的助跑,有力而准确的踏跳,平稳的空中动作以及有效的落地方法四个部分所组成的。

回答2:

助跑速度及起跳速度是影响跳远成绩的比较关键的因素,你可以从以往的资料可以得到:跳远运动员冠军他的百米速度都会很好的,只有有个更好的助跑速度才会使你的跳远成绩更加突出。

回答3:

不一定、这个是靠弹跳的、有练过就跳的远一些

回答4:

不能

回答5:

理论上讲是的,惯性吗,但实际上还要根据个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