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只说最根本的:
1、秦穆公在位期间,广纳贤士,大胆任用“外国”的人才,开创了秦国的“客卿制度”。
2、秦穆公只是“请外援”。商鞅最狠,直接“断根”。
本来,贵族的后代,什么都不用做,就等着自动被“庇荫”,继承老爸的爵位、官位、权力、福利。
商鞅却说,一定要“无功不受”,你们虽然是“权二代”,也必须先到战场杀敌,才能“论功行赏”。你没功劳,对国家没贡献,你就什么都不要指望了。
3、于是,平民百姓有了“前途”,敢于拼命。秦国越来越强大。
贵族们却恨死了商鞅。
——哪怕是今天,谁敢提出来,市长的子女,照样要先“立功”才能当官、做生意,这个人也会死定了。
废除了他们的旧贵族特权,是自己的封地也来越少,触犯他们的特权,商鞅变法成功,但是商鞅却死了
秦穆公执政并没有变法,顶多是在原有的制度上发展,举贤才,开荒,征西戎,就这些,都没有改变原有的社会制度,唯一一点变化就是用外卿,外卿相比国内豪族来说就是好管理,不至于威胁统治者。
而商鞅的变法是完全改变之前的社会制度,首先,连坐制度,凡是犯法的人相关人员(亲属,邻居,协助的人)都会受到相同的刑法。其次,12军功爵,杀人首级换取军功,如果本身有爵位,直到死时也没有军功,到子孙时每代削去一等爵位,直至平民。 最后,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破除了了原来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