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2024-12-03 06:05:2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采取何种归因,势必会引起相应的行为和心理反应,进而对就业产生不同的期望。由此可见,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归因风格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的。 一、 归因风格概念的界定 科学界定归因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归因风格的前提和基础。归因,从字面含义上来说,即归结行为的原因。也就是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认知心理学认为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在心理学中,一般将归因看成是一种决策制定过程。面对一种结果,可能有多种因素存在 ,这就需要通过比较、推断,最后作出决策,从中选出一种或几种因素作为该结果的原因。例如:在就业中,有的人是将未能成功就业归因于外部因素(要求太高)而把成功就业的原因内在化(自己能力高);有的人却把自己未能成功就业的原因归咎于自己(能力低)而把就业解释为外部因素(运气好)。这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归因方式。 由此可见,对于一种结果,就可能形成多种的归因。不同的归因方式,必然产生不同的归因理论。如凯利对行为原因探索形成的三维理论;韦纳在解释成败原因的基础上形成成就归因模型。归因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关于归因的观点、学说和模型。具体地说,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通过对归因及归因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归因风格。 正是不同的归因及归因理论形成不同的归因风格。归因风格可以说是来自认知心理学的“认知风格”研究,它将个人的人格特征与他的归因认知过程融合在一起,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归因方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独有的归因倾向。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或倾向,其影响和作用是持续性的和经常性的。归因风格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个体差异。因而,面对一种结果,会形成不同的归因,对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 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过程中,作为就业的主体——大学生,对影响就业各要素所采取的归因方式,将影响他们对就业所持的期望、情绪和动机。 1.对就业期望的影响 对于期望含义的界定,很多学者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中尤以弗罗姆在其期望理论中对期望的定义较为突出。他指出期望是指一种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它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这个需要的可能,其积极性才高。因此,在面对就业时,大学生不同的归因会引起对未来成功就业的期望发生改变,这主要与就业要素是否稳定有关。当把成功就业归因于能力这种较为稳定的、较难改变的要素或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这种较易改变的要素时,就会提高对将来成功就业的期望。相反,当把成功就业归因于运气这种不稳定要素或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这种较为稳定的要素时,就会造成对随后成功就业的期望降低或预期失业。 2.对就业情绪的影响 何谓情绪,自古至今,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从诸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中以丹尼尔高曼对情绪的定义较为突出。在《情绪智商》中,他将情绪定义为感觉、特定的想法、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相关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情绪涵盖了个人的感受、想法和行为三部分,也唯有这三部分都处于平衡状态才称得上是身心健康。情绪是认知的一种暂时结果。它需要觉察和调节,而不是压抑、否定或任意放纵,因为情绪需要表达与管里,惟有此才能够避免负面作用。所以,归因也会对情绪产生影响。不同的归因会形成不同的情绪、体验。 对于广大的大学生来说,把就业的成功归结为是由能力、个性特点等内部、稳定的要素造成时,将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产生乐观的情绪;而把成功就业归因于运气、别人的帮助、机遇等外部的、不稳定的要素,会使人产生机遇感,但同时可能降低自信和自豪。反之,如果将就业的失败归咎于能力不足、个性缺陷等内部的、稳定的要素,就会使他们产生就业的自卑感、挫折感;而将失败归因为机遇不好、要求太高等外部要素则有助于保持较乐观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在归因中存在过于律己和过于自责的归因风格。过于律己会使学生对就业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而过于自责的归因风格,则易于导致学生就业焦虑、丧失就业自信心。 3.对就业动机的影响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个体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并且指向一定的目标。而期望和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内部动机。所以,归因风格对就业动机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变就业期望和情绪来实现的。大学生对以前就业结果的原因的不同认知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动机。具体地说,乐观的情绪有助于维持和激发就业动机,总结经验,弃缺取优。而悲观消极的情绪则会削弱就业动机,得过且过,自暴自弃。同样,归因对期望的改变也会对就业动机产生影响。对将来成功就业的高期望会带来继续努力的动力,而预期未来失败则会造成不作为。就业动机的强弱决定了个人将在就业过程中进行怎样的作为。在此对悲观归因风格的学生要给予关注。具有悲观归因风格的学生会出现归因缺失。如果一位大学生在就业时经常遇到失败。而他又总是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个性特点等稳定要素,久而久之就会对就业丧失信心,就业动机降到最低点。 三、 大学生就业中所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归因风格,不论是归因主体大学生,还是学校、社会都有必要营造一个合理的就业氛围,保证学生具有健康合理的就业期望、情绪和动机。因而,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归因风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1. 教育引导,进行正确归因。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采取何种归因风格,将决定他们的就业意愿。由于大学生存在信息不足、社会认知较少等问题,可能造成归因误差,影响就业期望、动机。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归因。 第一、对归因理论进行研究。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与向导。一方面,学校要了解大学生的归因风格,就有必要对归因理论进行研究,从而为纠正大学生的归因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学习归因理论,明确自我的归因缺陷,纠正错误与偏向。 第二、进行就业教育,更新就业理念。就业指导者要积极进行就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价值观念,做到正视现实。在就业困难时期,尤其要引导他们更新就业理念,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加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一锤定音”的择业观和价值观。 第三、营造健康的就业氛围。健康的社会就业氛围能够推动大学生的就业动机。国家和学校要把营造健康的社会就业氛围作为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让大学生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存在职业贵贱的差等。 2. 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归因与就业主体的大学生,不论属于何种归因风格,但他们至少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都明确地认识到能力、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大学生就有必要努力学习,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一方面,要全面发展自己。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争取全面发展自己。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涉猎其他专业领域,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转”的境界,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始终胜人一筹。另一方面,要完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识。大学生要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正确认识自己,以冷静的心态与思维来面对各种就业机会,孕育良好的就业心态。同时,深刻认识社会的变化。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刻都在发展。在市场经济下,社会就业对人才的要求规格变高,市场的法则是“优胜劣汰”,对人的心理造成造成巨大的冲击。因而,要打破传统的就业理念,树立新型且符合社会发展的就业观。 3. 自我调适,完善就业归因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从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层面上看,今后一段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将越来越困难。因此,大学生对就业的归因认知,能使他们正确认识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根据不同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期望值。 面对就业过程中的种种境遇、种种结果,大学生很有必要进行自我调适,以做好正确归因。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是一个走向社会的必经程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结果,对不同的求职者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要正确地处理好各种情绪,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做好正确归因,以迎接随后的挑战与就业。同时,大学生还应根据不同情境进行适当归因。不要一味地以统一的标准来归因。要凸显灵活性。比如说事业单位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不同;不能把就业结果的归因一致化,影响随后的就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