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采取适当方法,使含水量降低到20%以下或降低水分活性,才能延长贮藏期。 ... 冷冻肉比冷却肉更耐贮藏。肉的冷冻,一般采用-23℃以下的温度,并在-18℃左右贮藏。
低温贮藏是现代原料肉贮藏的最好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不会引起动物组织的根本变化,却能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延缓由组织酶、氧和光的作用而产生的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过程,可以较长时间完善保持肉的品质。
1.低温贮藏的基本原理 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酶活性,从而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由于能保持肉的颜色和状态,方法易行,贮藏量大,安全卫生,因此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
2.低温贮藏的种类 肉的低温贮藏根据采用的温度不同,而分为冷却法和冷冻法两种。
(1)肉的冷却贮藏 使肉深处的温度降低到0~l℃左右,然后在0℃左右贮藏的方法。此种方法不能使肉中的水分冻结(肉的冰点为-1.2—-0.8℃)。由于这种温度下仍有一些嗜低温细菌可以生长,因此,贮藏期不长,一般猪肉可以贮藏1周左右。经冷却处理后,肉的颜色、风味、柔软度都变好,这也是肉的“成熟”过程。这一过程是生产高档肉制品必不可少的。现在发达国家中消费的大部分生肉均是这种冷却肉。
①冷却方法 肉类冷却一般采用空气作为介质。冷却的速度取决于肉体的厚度和热传导性能,胴体越厚的部位冷却越慢,一般以后腿最厚部位中心温度为准。胴体在入库前,应先把冷却间的温度降到-3—-2℃,进肉后经14~24小时的冷却,待肉的温度达到0℃时,使冷却间的温度保持在0~1℃。在空气温度为0℃左右的自然循环条件下所需的冷却时间为:猪、牛胴体及副产品24小时,羊胴体18小时,家禽12小时。冷却间的湿度一般保持在90%~95%之间。
②延长冷却肉贮藏期的方法 延长冷却肉贮藏期的方法有二氧化碳、抗菌素、紫外线、放射线、臭氧的应用及用气态氮代替空气介质等。目前实际应用的有以下几种:
二氧化碳的应用:在温度为0℃和二氧化碳浓度为10%~20%条件下贮藏冷却肉,贮藏期可延长1.5~2.0倍。但二氧化碳大于20%时,肉的颜色会变暗。
紫外线照射:要求空气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85%~95%,循环空气速度2米/分钟。用紫外线照射的冷却肉,其贮藏期能延长1倍。但这种方法只能使肉表面灭菌,且还会造成部分维生素损失、肉色变暗、氧化过程显著增强等。
(2)肉的冻结贮藏 肉经过冷却后(温度0℃以上)只能作短期贮藏。如果要长期贮藏,需要对肉进行冻结,即将肉的温度降低到-18℃以下,肉中的绝大部分水分(80%以上)形成冰晶,该过程称为肉的冻结。肉类冻结的目的是使肉类保持在低温下,防止肉体内部发生微生物的、化学的、酶的以及一些物理的变化,借以防止肉类的品质下降。
①冻结方法 主要采用空气冻结法,即以空气作为与氨蒸发管之间的热传导介质。一般采用温度-25—-23℃(国外多采用-40—-30℃)、相对湿度90%左右、风速l.5—2米/秒,冻肉的最终温度以-18℃为宜。
②冻结肉的冻藏 冻结肉在冻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冻结时形成的冰晶在冻藏过程中会逐渐变大,这会破坏细胞结构,使蛋白质变性,造成解冻后汁液流失、风味和营养价值下降,同时冻藏过程中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耗。要克服这些问题,除采用深温快速冻结外,在冻藏中温度也应尽量降低、少变动,特别要注意避免在-18℃左右温度的变动。为了防止冻结肉在冻藏期间质量变化,必须要使冻结肉体的中心温度保持在-15℃以下、冻藏间的温度在-20—-18℃(±l℃)。相对湿度95%~98%,空气以自然循环为好。
③冻结肉的解冻 冻结的肉类,在使用前必须先解冻。影响解冻肉质的因素有冻结温度及冻藏温度、肉的pH、解冻速度及不同的冻结方法等。当冻结温度高、贮藏温度高、贮藏期温度变化大时,解冻时肉汁流失多。目前常用的解冻方法有空气解冻法、水解冻法、微波解冻法。
空气解冻法:即自然解冻,是一种最简单的解冻方法,分为低温微风解冻和空气压缩解冻。在0~5℃冷藏库内,低风速(米/秒)加湿空气,经14~24小时均匀解冻的方法称为低温微风解冻,又称缓慢解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解冻肉的整体硬度一致,便于加工,缺点是费时。压缩空气解冻法也是空气解冻法的一种,是指冻肉在15~20℃、相对湿度70%~80%、风速l—1.5米/秒的流动空气中解冻。这种解冻方式是在普通的流动空气式解冻的基础上,再施加一定的压力对肉进行解冻,经20~30小时解冻完成。
水解冻法:是用4~20℃的清水对冻肉进行浸泡或喷洒以解冻。此方法适用于肌肉组织未被破坏的半胴体或l/4胴体,不适合于分割肉。此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肉汁损失少。在10℃水中解冻半胴体需13~15小时,用10℃水喷洒解冻需20—22小时。在5℃空气中解冻禽肉需要24~30小时,而在水中只需3~4小时。
微波解冻:频率为2450兆赫兹的微波照射到肉时,会引起肉中水分子激烈振动,产生摩擦而使冻结肉温度上升以达到解冻目的。其特点是解冻速度快,一定厚度的肉微波解冻1小时完成,而空气解冻需要10小时左右。(戴瑞彤,《粮油畜禽产品贮藏加工与包装技术指南》)
肉与肉制品的贮藏方法很多,传统方法主要有干燥法、盐腌法、熏烟法等;现代贮藏方法主要有低温冷藏法、罐藏法、照射处理法、化学保藏法等。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干燥法
干燥法也称脱水法,主要是使肉内的水分减少,阻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达到贮藏目的。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需要最适宜的含水量,一般来说,至少需要40%~50%的水分。如果没有适当的水分含量,微生物就不能生长繁殖。猪肉的水分含量一般在70%以上,应采取适当方法,使含水量降低到20%以下或降低水分活性,才能延长贮藏期。
1、自然风干法:根据要求将肉切块,挂在通风处,进行自然干燥,使含水量降低。例如风干肉、香肠、风鸡等产品都要经过晾晒风干的过程。
2、脱水干燥法:在加工肉干、肉松等产品时,常利用烘烤方法,除去肉中水分,使含水量降到20%以下,可以较长时间贮存。
3、添加溶质法:即在肉品中加入食盐、砂糖等溶质,如加工火腿、腌肉等产品时,需用食盐、砂糖等对肉进行腌制,其结果可以降低肉中的水分活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生长。
二、盐腌法
盐腌法的贮藏作用,主要是通过食盐提高肉品的渗透压,脱去部分水分,并使肉品中的含氧量减少,造成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但有些细菌的耐盐性较强,单用食盐腌制不能达到长期保存目的。因此,生产中用食盐腌制多在低温下进行,并常常将盐腌法与干燥法结合使用,制作各种风味的肉制品。
三、低温贮藏法
低温贮藏法即肉的冷藏,在冷库或冰箱中进行,是肉和肉制品贮藏中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尤其是当温度降到零下10℃以下时,肉中的水分就结成冰,造成细菌不能生长发育的环境。但当肉被解冻复原时,由于温度升高和肉汁渗出,细菌又开始生长繁殖。所以,利用低温贮藏肉品时,必须保持一定的低温,直到食用或加工时为止,否则就不能保证肉的质量。肉的冷藏,可分为冷却肉和冷冻肉两种。
1、冷却肉:主要用于短时间存放的肉品,通常使肉中心温度降低到0℃~1℃左右。具体要求是,肉在放入冷库前,先将库温降到零下4℃左右,肉入库后,保持-1℃~0℃之间。猪肉冷却时间为24小时,可保存5~7天。经过冷却的肉,表面形成一层干膜,从而阻止细菌生长,并减缓水分蒸发,延长保存时间。
2、冷冻肉:将肉品进行快速、深度冷冻,使肉中大部分水冻结成冰,这种肉称为冷冻肉。冷冻肉比冷却肉更耐贮藏。肉的冷冻,一般采用-23℃以下的温度,并在-18℃左右贮藏。为提高冷冻肉的质量,使其在解冻后恢复原有的滋味和营养价值,目前多数冷库均采用速冻法,即将肉放入-40℃的速冻间,使肉温很快降低到-18℃以下,然后移入冷藏库。
肉的冷却和冷冻是在吊挂条件下进行的,所占库位较大。为了较长时间贮存,冷冻肉可移入冷藏库堆垛存放。冷藏库的温度,要求低于-18℃,肉的中心温度保持在-15℃以下。冷藏时,温度越低,贮藏时间越长。在-18℃条件下,猪肉可保存4个月;在-3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以上。贮藏肉类的冷库,应符合卫生要求,每批产品入库前要进行清理、消毒。存放时,不同肉类产品要隔离存放,防止互相串味而影响质量。
四、照射保藏法
用放射线照射食品,可以杀死表面和内部的细菌,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由于辐射保藏是在温度不升高的情况下进行杀菌,所以有利于保持肉品的新鲜程度,而且免除冻结和解冻过程,是最先进的食品保藏方法。我国目前研究应用的辐射源,主要是同位素60钴和137铯放射出来的γ射线。照射法保藏,需在专门设备和条件下进行。
用盐腌制后用绳子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