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鳄龟生长速度快,个体年增重1千克左右,最大可长至10公斤上下;产肉率达85%以上,明显高于其它龟种;产卵多,繁殖快,一年产卵2-3批,每批产卵20-30枚;抗病能力强,易饲养,加之其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以,成为我国养殖户当前争相养殖的理想龟种。以下是吴总挑选方法:
1.小鳄龟特征突出,只要用心观察,便可分辨出来,不至于遭不法商家蒙骗。成年龟颜色棕褐或褐黑,以褐色为主,幼龟近似黑色;背甲宽圆,长宽比例接近4:3;
2.腹甲很小,面积只有背甲的1/3左右,且呈“十”字形,这种比例和形状在龟类中是较为少见的;小鳄龟头部完全伸出后,从头至尾的长度大致可分为三等分,即头、身、尾各占1/3;头部不能完全内缩,尾部尾根粗而尾尖细,且由粗到细锐减较快;
3.四肢粗壮有力,指甲弯曲坚利,趾间有蹼,爬行时,四肢撑起,头部平伸,速度稍快于其它龟种;龟体没入水中后,过一段时间就要浮出水面,用鼻孔呼吸一下;
4.成年小鳄龟遇到险情时,会迅速将头抬起,并怒目而视,张开大口,放出粗气,以“吭吭”叫声警告对方,若警告无效,举头便咬,动作快捷而勇猛,一旦咬住,久久不放;瓜墙逃逸时,以前肢攀援,后肢直立,并用尾部支撑协助,攀越能力较强;
5.小鳄龟肌肉丰满发达,以腿部为甚,若用手掂量,全身沉甸甸的,给人以“压手”之感,这也是其它龟种难以比拟的。
外观形态:体长13 3/8-26+" (34-66+ cm)。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龟。最重的记录为219磅(99.5 kg)。头部硕大,喙部的钩子很明显,尾巴很长。背甲呈棕色或灰色,带有锯齿,并有三条很显著的棱突,在缘盾和肋盾之间还多出一排额外的小盾片来。腹甲灰色,也比较小。
繁殖:自2月到4月,在水下交尾。只产一窝卵,在4月到6月,卵数为10-52枚,卵呈球形,长1 1/2"(38 mm),产在长颈瓶状的的泥洞里,洞离水边有一段很短的距离。孵化期为11 1/2-16+周。
栖息环境:较深的河流、湖泊、牛轭湖、泥沼;偶尔也会进入汽水区。
分布范围:起自佐治亚州东南部和佛罗里达半岛,至德克萨斯东部的滨海平原,向北到爱荷华州和印第安那州。
据知仅有雌龟在产卵时才会离开水。大鳄龟的舌头上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粉红色的结构,活像一条蠕虫。它们会静静地躺在水底,长大嘴巴,抖动起“鱼饵”来吸引猎物。它们还会吃下包括其他龟在内的任何能都捕捉到并吞得下去的东西。曾有一头个体在圈养下,生活了60多年。
大鳄龟背甲长60—80厘米,本部于美国东南部,可以在水中很好的伪装自己,而舌头的样子象蠕虫,平时静止在水中张开嘴摆动舌头,只等待贪嘴的鱼儿上当。
大鳄龟,英文名Macroclemys temminckii,又名鳄鱼咬龟、鳄甲龟,产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属于鳄龟类的一种,但比鳄龟长得更丑。大鳄龟体躯硕大,成年龟身长可达75厘米,重的有100公斤。生活习性属淡水栖龟类,对生活环境要求不高,水温10度以下深度冬眠,15度以下冬眠,15-17度能少量活动,18度以上正常进食,20--33度为最佳活动和进食温度,34度以上少量活动,伏在水底及泥沙中避暑。肉食性,饲料可以昆虫、小鱼虾、蚯蚓及一切动物下脚料等均可。
大鳄龟长相奇特,粗看酷似鳄鱼,头和脚都不能缩进龟壳;嘴巴前端的上颌似鹰嘴状,背甲很大,上有三条纵行的背棱,边缘有许多齿状突起,好像锯子似的,背甲的每块盾片均有突起物;眼睛长在口的侧面,头则、颏上和颈部有许多皮突,很像癞蛤蟆身上的疙瘩;头部、颈部、腹甲有无数触须。
大鳄龟和鳄龟一样,集食用、观赏、药用为一体,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原产地由于过度捕捉和贩卖,曾经濒临灭绝。世界珍稀生物排名中,大鳄龟曾名列第六位,被世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红皮书名录收录。目前经过大量人工保护和繁殖,基本改变濒临灭绝危险状况。在我国的广东、浙江一带都曾引进大量繁殖饲养并作为高档肉食产品提供市场。
首先看你买什么鳄,都是龟苗的话要注意区分大鳄和小鳄,如果是稍微大一点的龟就很容易辨别了,拿着它的时候小心手,拿着它的后方,轻敲它的头部,看它是否张嘴,反应程度怎么样,看看它的"蚯蚓",就是那条小红舌头,那是它用来钓鱼的,再看甲长得正不正,有无伤,还有指甲,全部全,四肢的力度,眼睛有没有病,还有很重要的就是看皮肤,有无皮肤病或传染病,如果皮肤破了回家用药水泡一泡,消毒一下,几天就能恢复的。我就是这么挑的,建议你买大一点的,很凶,很有意思,你可以到官园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