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行业纷争,饲料企业的选择有以下几种形式:1.大型集团企业都在延伸做产业链,或延伸到养殖,或直接做全产业链;做养殖的居多,如正邦、大北农、金新农等,做全产业链的有正大、新希望、铁骑力士等,正大可以算是最早延伸到食品的,致力于“做世界的厨房,人类能源的供应者”,这些大集团不仅饲料产量占据我国半壁江山,而且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方向。2.中等规模或者年产量在百万吨级左右的企业,塑品牌、建立或收购子公司,扩大市场份额,他们看到了未来养殖引领饲料的发展趋势,也在开始建属于自己的养殖场,一是为了验证自己的产品,二是为了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如久久和牧、普爱等,未来这部分企业可能是行业的中流砥柱,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有各自的特色,不仅能够生存,而且未来或许还会走的更远。3.饲料企业选择最多的就是给养殖场提供“产品+技术”的服务,对规模不同的养殖场,或协管、或托管、也可以随叫随到,目的就是帮助养殖户养好猪、赚到钱,当然最重要的是销售的饲料产品。4.在大数据时代,饲料行业虽然与互联网+的融合虽然起步很晚,但是很多企业还是嗅到了商机,纷纷开创大数据平台,首先是运用大数据来帮助客户管理猪场,提高生产成绩,二是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客户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福建傲农的猪OK平台,不仅覆盖了上百万头母猪,并且自主研发了一套测试系统来对猪群进行精细化管理,未来还有可能实现机器替代人工。5.另外一部分饲料企业整合产业链上如种猪、动保、原料检测、收猪、设备、金融等所有资源,搭建一个平台收录这些信息,养殖户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所需要的所有服务,他们相信在今天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哪些资源,而是共享所拥有的资源。以上饲料企业所选择的转型方式,小编不敢说哪种好,哪种不好,但至少是适合本企业的,无论哪种形式,他们的宗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养殖业,养殖户不用再为了选什么样的猪种、饲料、怎么养猪而迷茫,只要依据本身的情况选定一种适合自己的模式,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面对多变复杂的行业,饲料企业纷纷摸索自己企业的转型之路,面对未来,绝不是穷途末路,用“长风破浪会有时”来形容似乎更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