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能和速度
首先是性能和速度,简单地说是“快不快”,一般都是专门的一些测试软件来评估主板在实际应用环境下的速度。不过一般性能和速度只有不同产品之间比较才有意义,由于只有在完全相同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下的数据才具有可比性,所以普通用户难以做到,只有一些专业媒体才会进行同类产品的横向比较。
2、必要的功能
其次是考虑主板是否实现了必要的功能。例如是否支持大容量硬盘、主机板的接口如Power、HD工作指示灯、Reset、扬声器等是否正常工作、BIOS的种类、系统实时时钟是否正常等。
3、稳定和可靠
一般来说稳定性和可靠性与不同厂商的设计水平、制作工艺、选用的元器件质量等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它很难精确测定,常用的测试方法有三种: 1、负荷测试:是指在主机板上尽可能多地加入外部设备,例如插满内存,使用可用的频率最高的CPU等。在重负荷情况下(包括软件使用资源需求比较大的Windows NT而不是Win 98),主机板功率消耗和发热量均增大,主机板如果有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比较容易暴露。2、烧机测试:是让主机板长时间运行,看看系统是否能持续稳定运行。3、物理环境下的测试:可以改变环境变量包括温度、湿度、振动等考察主板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4、兼容性
对兼容性的考察有其特殊性,因为它很可能并不是主板的品质问题。例如有时主板不能使用某个功能卡或者外设,可能是卡或者外设的本身设计就有缺陷。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兼容性问题基本上是简单的有和没有,而且一般通过更换其它硬件也可以解决。对于自己动手装电脑的用户(DIY)来说,兼容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用户还是请装机商动手的话就不容易碰到。
5、升级和扩充
或多或少购买主板的时候都需要考虑电脑和主板将来升级扩展的能力,尤其扩充内存和增加扩展卡最为常见,还有升级CPU,一般主板插槽越多,扩展能力就越好,不过价格也更贵。
6、价格
价格是用户最关心的因素之一。不同产品的价格和该产品的市场定位有密切的关系,大厂商的产品往往性能好一些,价格也就贵些。有的产品用料比较差一些,成本和价格也就可以更低一些。用户应该按照自己的需要考察最好的性能价格比,完全抛开价格因素而比较不同产品的性能、质量或者功能是不合理的。
还有其它一些因素,1、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主要是看看厂商对产品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如何,大的厂商往往有比较固定的代理商,提供比较好的服务。2、主板是否容易使用,说明书是否简洁明了、附件是否齐全、跳线说明是否清晰等。3、电磁兼容性,电磁泄漏大的产品会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主要是芯片组的高低 amd 770 780 790 intel p31 p35 p43 p45 x48
amd ht 1000 3200 3600 intel 800FSB 1066FSB 1333FSB (总线速度)
然后支持 声卡 ac97 hd audio (后边的是现在的标准)
然后网卡 支持 10/100m 100/1000m (后边的块)
sata stat1(1.5g) sata2 (3.0g ncq)后边的支持的速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