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行业内,常用的有8种业务人员工资报酬计算方法,今天介绍用得最多的3种:
1、无底薪纯提成制
2、无提成底薪制
3、底薪加提成制
1、无底薪纯提成制
该制度主要用于保险公司、直销公司和微商企业。无底薪纯提成制是指按照销售额,根据公司财务核实情况制定相应比例进行核算,作为销售报酬的一种提成制度。
该制度没有任何固定工资,收入是完全变动式的。
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收入=销售额(或毛利、利润)× 提成率
无底薪纯提成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销售报酬指向非常明确,能激励销售人员努力工作。另外,它还将业务人员工资成本的风险完全转移到业务人员自身,大大降低了公司运营成本的压力。当然,其弊端也是很明显业务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不够。
2、无提成固定工资制
无提成固定工资制指的是对业务人员实行固定的工资制度,而不管当期销售完成与否。
公式可以表示为:个人收入=固定工资
无提成固定工资制的优点是便于管理、调动,员工忠诚度比较高。但由于对业务人员缺少金钱的刺激,容易形成大锅饭作风。
3、底薪加提成制
这是目前主流的一直工资模式。底薪加提成制是指将业务人员的收入分为固定工资及业务提成两部分内容,业务人员有一定的销售定额,当月不管是否完成业务指标,都可得到基本工资即底薪。如果业务员当期完成的销售额超过设置指标,则超过以上部分按比例提成。其具有上面两种制度的优点,使得业务人员收入既有固定薪金作保障,又与销售成果挂钩。既有提成的刺激,又给员工提供了相对固定的收入基础,使他们不至于对未来收入的情况心里完全没底。
正因为底薪加提成制兼具了纯薪金制和纯提成制两者的特点,所以成为当前全球最通行的销售报酬制度。用公式表示如下:
个人收入=基本工资+(当期销售额一销售定额)×提成率
或
个人收入=基本工资+(当期销售额一销售定额)* 毛利率 × 提成率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公司名义上实行的也是底薪+提成的收入制度,但是规定如果当月没有完成业绩指标,则按一定的比例从基本工资中扣除。例如:某食品公司规定每月每人的销售业绩为10万元,基本工资4000元,当月没有完成销售指标的部分,则按1%的比例扣款。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全额提成制,因为它除了指标前后比例不一定一致以外,性质都是一样的。
给客户报价时通常都会包含着些信息:
1. Product 产品名称:
我会重新确认名称,例如Melamine Powder 99.3%
2. Price价格:
FOB价格或者是CIF价格。
3. Period Of Validity 价格有效期:
客户能够掌握时间,也为以后的跟踪埋下伏笔。还有就是如果有了有效期,客户出了有效期还不下单,就说明至少这次没有合作的可能了,你也不用那么煎熬的等待了。
4. Payment Method 付款条件:
付款条件是一种成本,如何影响客户的决定呢?
5. Package包装情况:
这个因素用来同行比较,或者跟当地产品比较
6. Period Of shippment 交货期
7. Parameters Of Goods 主要的质量参数,或者产品等级:
这个也是对价格的一个设定,如果不表明这个条件,客户提出用低等品的价格成交优等品,你接吗?
8. Advantage 优点:
样板工程,独特优势,亮点相关……这部分是为了突出我们产品的特性,即便价格稍高也能让客户不至于第一个我把我们淘汰。
看似内容复杂,实际上几乎每一点几个单词就可以搞定。通顺,漂亮的句子写的再好,不如写的清楚。突出关键点,让客户一目了然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 ② , 如何报价
现在绝大部分的报价都是这种模式:
A. “西欧式报价”: 给出一个有余地的报价,然后给客户一点点的去降,一直到成交!这种报价模式称为。(较普遍,符合人的价格心理)
B. “日本式报价”: 直接给出最低价,引起买家的购买兴趣
关于 ⑦ , 为啥我们接受了,客户却跑了
原因有五:
1. 接受晚了,客户已经跟其他的供应商达成协议
2. 客户只是来打听价格,确认了价格好压原有供应商的价格
3. 问价格只是做样子给老板看,其中有潜规则
4. 客户只是转达意见,自己并没有决定权
5. 其他的可能性也有,例如,同行套价格,这种方式难以判断,尤其是当对方设置的很精密,找不到破绽的时候。
楼上的,有钱拿当然好,但是拿的多和少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有的人喜欢拿销售额的提成,说拿的多,利润的提成拿的少,因为利润老板说了算,他说多少就多少,到时利润被他说少了不是拿的好少了嘛....但是销售额的2%算不算少?
这个要按企业的利润率来说,如果企业利润率高,以100万销售额为例。按销售额提成你能拿到100万*10%=10万,而利润净利润提成的话100*利润率*50%=10万 ,用此求出,你公司利润率要高于20%,用前者才是更好。
2%产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