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题目问的太大了
中国文化包括很多,如民俗、饮食、名人、宗教、文学、历史等等,这些都是文化中的一部分
目前,将中国文化中的某一部分和旅游结合起来的项目景点还是很多的
比如江浙地区,结合名人文化的例子,有绍兴的鲁迅故里、因唐婉和陆游的爱情而成焦点的绍兴沈园;结合民俗文化而成就的江南水乡休闲地,西塘、乌镇等古镇景点;还有结合宗教、结合历史而兴起的旅游景点或是旅游项目等,不胜枚举。你可以借鉴下这些旅游景点的立项和开发。
其实旅游的大致目的是以休闲娱乐为主,拿来中国文化中的某些特色成为吸引旅游者目光的吸引点,这个“点”就是两者结合的关键。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文化与旅游其实并不矛盾,只要挖掘出文化特质,并努力去保护维系它,自然成了旅游的基础,在中国做得好的地方比如:普洱的茶文化、山东曲阜的孔子文化、佛山松塘的南海乡村文化、还有西南地区有很多以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为主的旅游景区等,都可以借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