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收益和资本公积的区别

2025-04-30 20:22:4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相信你是有会计基础的,对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这俩个概念肯定也有一定的了解,我就简单说一说吧。
这二者都会影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这是不言自明的。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同(这个任意一本会计书上都会写,比如盈余公积可以用来补亏等)。说穿了,资本公积最终也会增加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或股本。但是,出于谨慎性原则,它不能直接被计入损益。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将未实现的收益先计入资本公积,待实现时再转入损益科目。出于同样的目的,我们在投资时先将某些未实现的投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不直接计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因为这种收益还没有真正的在企业留存下来。但是,当企业合并时,这些收益其实已经无需实现,因为整个企业都变成自己的了。此时,这些资本公积就可以作为公司的留存收益而留存下来了。这种变化只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的变化,因此也就只能在所有者权益内部作调整。记住,如果不新发股票,股本是不会变的!所有者权益就只有四项,再好好理解一下吧!

回答2:

1、含义上的区别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

2、内容上的区别

资本公积包含资本(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资本折算差额。资本溢价是公司发行权益债券价格超出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其他资本公积包括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净利润以外的变动。

留存收益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是有特定用途的累积盈余,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是没有指定用途的累积盈余。

3、设置会计科目上的区别

资本公积应设置“资本公积”科目核算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情况。为了反映各类不同性质的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情况,按照资本公积的类别设置“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关联交易差价”、“其他资本公积”等明细科目。

留存收益设置“盈余公积”科目,核算盈余公积的提取和使用等增减变动情况。并在“盈余公积”科目下设置“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三个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项盈余公积及其使用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公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留存收益

回答3:

留存收益与资本公积最大区别就是来源不一样,留存收益是是盈利留下来的,而资本公积主语是因投资带来的溢价。

留存收益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但由于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或法定的原因等,没有分配给所有者而留存在公司的盈利。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其中盈余公积金是有特定用途的累积盈余,未分配利润是没有指定用途的累积盈余。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回答4:

1、成本模式转变为公允价值模式,是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的是追溯调整,相当于视为期初就采用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变动本来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最终影响的损益,因为是追溯调整,故要调整的是期初的留存收益。
2、在自用房屋转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升值部分要计入资本公积,目的是为了该资产的性质的转变不应该影响损益,只有当该投资性房地产出售时,原计入资产公积的部分才能转入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