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涎和唾有什么区别?

所谓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这涎和唾有什么区别?
2025-04-28 13:44: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肾主藏精,精气化生为唾;脾主运化,运话水谷水液为涎。涎是五液之一,与唾同为口津,俗称:“口水”,是唾液中质地较为清稀者。脾的经脉连舌本散舌下,涎为津液上溢于口而化生,故脾在液为涎。涎是保护和清洁口腔,湿润和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和消化作业。所谓脾在液为涎是指人体涎液主要由脾气所主管。唾是唾液中质地较稠厚者。肾的经脉上挟舌根通舌下,唾为肾精所化,故肾在液为唾。唾具有溶解食物,以利吞咽和保护滋润口腔的作用。

回答2:

唾与涎,虽然都是口腔分泌的液体,但是二者有一定区别。涎为脾精所化,出自两颊,质地较清稀,可自口角流出;唾为肾精所生,出自舌下,质地较稠厚,多从口中唾出。故临床治疗口角流涎多从脾治,唾多频出多从肾治。

回答3:

涎即是口津,是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它具有保护口腔粘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处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涎是出于脾而溢于胃。 唾也是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养生学者以舌抵上腭,待津唾满口后,咽之以养肾精,正说明唾液的重要意义。

回答4:

涎为脾之液,唾为肾之液。涎质地清稀,唾质地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