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书画的每道工序,都需分别使用稠稀度不同的浆糊。在进行每道工序之前,须先将所需要的浆糊调配好。刚冲制的新浆糊,因其浆性较大,马上使用会影响裱件质量,应以清水浸泡几天后,再行调配使用。 浆糊,根据其稠稀度可分为稠浆糊、次稠浆糊、半流质浆糊和稀浆糊(也称作浆水)几种类型。稠浆糊是指未经调配的浆糊,一般较少使用。经加水过罗调配的稠浆糊称为次稠浆糊。稠浆糊和次稠浆糊可统称为稠浆糊。介于次稠浆糊和稀浆糊之间的不稠不稀的浆糊,称之为半流质浆糊。 清托绫绢、托锦绫采用次稠浆糊。调配的方法是:将稠浆糊按所需要的数量取出一部分放入脸盆中,用手抓碎抓匀,如果太稠,可稍加些清水调释。再倒入细罗内,罗下接一空脸盆,然后用浆刷在罗内慢慢刷挤,使浆糊过滤到脸盆里。这样调配的浆糊细腻而无颗粒,便于使用。如果浆糊冲制得稠稀度适中,即接近次稠浆糊的程度,而且不含什么杂质,正合托绫绢和托锦绫之用,不必再行过罗,直接使用即可。 托染料纸、托覆背纸、托书画心和覆背等工序,需用稀浆糊。调配的方法是:取一定数量的稠浆糊盛在脸盆内,并加入清水,用手把浆糊抓碎,再用细罗过滤一遍,调成粥状稀浆糊。使用时,再根据稠稀度加掺适量清水。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感到排笔刷在宣纸上的运行比较吃力,或用手指在刷了浆糊的纸上能刮下浆糊来,这说明所使用的浆糊太稠,要掺水稀释后再用。不论是托料纸、托心还是覆背,浆糊的稠稀度一定要调制适中,过稠和过稀都会带来不良后果。那么,调制稀浆糊以什么为标准呢?一是直观浆糊的稠稀度;二是用手指试一下刷在宣纸上的浆糊,是否有一定的粘度;三是凭排笔刷在宣纸上运行时的感觉,以不滞不滑为度。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稀浆糊要随用随调,一旦过夜便容易发酵变质而失去粘性。冬天过夜的稀浆糊则会明显变稠,但也不能凭直观现象再行掺水,检验其稠稀度须凭使用时的感觉。 混托绫绢、托锦以及托绢画等,要用不稠不稀的半流质浆糊,亦可采用上述方法调配。 镶活和上杆工序采用次稠浆糊,因用量不大,取一些稠浆糊放在隔糊纸或案子头上,稍加清水,用浆刷揉轧几遍,将之调匀即可使用。
做浆糊不要用面粉,一个简单办法,浆糊贴的春联粘一年都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