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 品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茶叶的功效与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季节饮不同品种的茶,对人体更有益。故品茶之道是四季有别。春,雪化冰消,风和日暖,万物复苏。此时,以饮香馥浓郁的茉莉花茶为好,用以散发冬天积聚在体内的寒邪,促使人体阳气生发,使“精”、“气”、“神”为之一振。夏季,气候炎热,佳木繁荫,盛暑逼人,人体的津液大量耗损。此时,以饮用性味苦寒的绿茶为宜,清汤绿叶,给人以清凉之感,用以消暑解热。绿茶内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含量较多,有刺激口腔粘膜、促进消化腺分泌的作用,利于生津,实为盛夏消暑止渴之佳品。秋季,天气凉爽,风霜高洁,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此时,以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此茶性味介于红、绿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在秋季,也可红、绿茶混用,取其两种功效;也可绿茶和花茶混用,以取绿茶清热解暑之功、花茶化痰开窍之效。冬季,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人体阳气易损。此时,以选用味甘性温的红茶为好,以温育人体的阳气,尤其适用于妇女。红茶红叶红汤,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红茶可加奶及糖,故有生热暖胃之功;红茶有助消化去油腻之功,于冬季进补肥腻时有利。品茶-品茶之道 品茶诗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第二道:冰心去凡尘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边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第三道: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左右。第四道:清宫迎佳人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第五道: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第六道:凤凰三点头冲破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第七道: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第八道: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第九道:春波展旗枪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第十二道:自斟乐无穷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品茶时,要注意:
(1)、饮用新茶不宜过浓。新茶中所含鞣酸、咖啡因、生物碱、芳香油等较多,过浓会使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出现心率加快、心慌气促等醉茶现象。
(2)、空腹时不宜饮茶。茶有消食健胃作用,空腹饮茶增强胃肠蠕动,时间长了易致胃肠功能紊乱。
(3)、煮茶及久泡茶不宜饮。煮茶及茶水浸泡过久,不仅茶的色香味消失,其中所含的维生素也被破坏,容易染菌,而茶中的鞣质等有害物质大量溶出,使茶色变浑,味变苦涩,不利肠胃。此外,隔夜茶、保温杯泡的茶均不宜饮,这样饮茶同样会使茶中的维生素及芳香油损失,而有害变质成分增多。
(4)、不宜嚼食未泡过的茶叶。茶叶中常残留农药成分,加工过程经加温炒作,还会污染上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因此不宜抓来即嚼;同样的道理,冲泡第一杯的茶水最好也弃之不饮。
(5)、烘焦及久贮的茶不宜饮。烘焦的茶系经煤或木炭等高温处理,往往含一苯并芘等致癌物质,久贮的茶易吸收异味,受潮易变质,易氧化而丢失色香味。
(6)用药治病时饮茶须注意的问题更多,如心动过速的冠心病人不宜饮茶;消化性溃疡病人、胃肠功能差的慢性胃炎病人不宜多饮茶;使用某些药物如红霉素、四环素、碳酸氢钠(小苏打)、健胃片、地高辛、双嘧达莫(潘生丁)、地西洋(安定)、甲丙氨酯、利福平、维生素B1、乳酶生、蛋白酶及中药威灵仙、土茯苓等时均不宜饮茶,否则易使所用药物降效、失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其实,饮茶、品茶的学问远不止这些,饮茶、品茶以清淡为佳,即泡即饮,品二道、三道茶为好。
自己感觉好大概就可以了。
如何正确品茶?学会四个步骤,让你成为品茶达人
一杯茶,一段历史,一种文化!茶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并形成了一门独到的艺术,也最能细微处见精神。爱喝茶一族,注重的不仅仅是茶的品种,茶的年份,更注重品茶是否能喝出健康来!
谨慎选择合适的茶,做个健康的茶客。
经常用脑的上班族,或常熬夜苦读的人,应该多喝茉莉花茶、绿茶。
经常运动,或是从事体力劳动量较大工作的人,适合喝乌龙茶及红茶。
整天坐着不动,很少做运动的人,适合喝绿茶、花茶。
体质虚寒,或是经常胃痛、胃酸过多的人,最好选择红茶。
抽烟一族,宜多喝绿茶。
不吃肉就会提不起精神的人,则应该喝喝乌龙茶。
每次上厕所都觉得是一件苦差,经常便秘的人,可尝试蜂蜜茶。
胆固醇过高的、血脂数量过高的人,多喝普洱茶。
每天和电脑相亲相爱的现代人,适合喝有防止辐射伤害功效的绿茶。
孕妇和手术病人,最好先忍忍,别要急着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