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需要从新时期以来活跃在文坛上的军队作家中推出一位代表人物,那么毫无争议,这位代表人物非朱苏进莫属。从创作实绩来看,朱苏进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不仅真实准确地描绘了兵的生活与兵的感情,而且还热切深入地探索和表现了兵的韵味与兵的境界;而从作家本人对军事文学创作的精神投入程度来说,亦是鲜有人可以与之比拟的。
在朱苏进早期的作品中,其笔下的主人公既是生活化的,又是理想化的,那么他后期的创作中,则因其主人公的理想化成分或程度愈来愈高而使其创作发生了某种倾斜。他认为,朱苏进的作品传递出他对人生的理解,是“人生即较量”。譬如他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不仅与上级、下级、同级时时事事处于较量之中,甚至对妻子、情人也充满了较量意识,情人不踮起脚来,他便不与之接吻。
当然,“人生即较量”较之那种“人生即奉献”的简单口号,自有其深刻之处。但以较量意识来对待一切,恐也有所偏颇。朱苏进迄今为止走过的创作道路是一条成功的走向名家的道路。而从成功的名家走向大家,则还需要磨练和淬火,下笔之时似应少一些刻意为之,少一些着力,多一些淡泊与自然。就以处理把握创作中生活化与理想化的关系来说,生活化是基础,理想化是升华。脱离了基础的升华,便要失去依托,不利于与读者的交流,亦不利于自己对理想的固守。读朱苏进的《醉太平》等近作,就已感受到了理想遭挫后的苦痛。现实生活是永不会完美的,如果以平常心来看现实,就可避兔偏激与颓委。
朱苏进与其他一些部队作家不同,他的创作中有着强烈的个人化倾向:自中篇小说《第三只眼》以来,他很少再写作那类正统的主旋律题材(即偏重于表现主流意识形态规定中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小说,而是努力在军事题材中投入个人独特的感受与情绪。概括地说,他开拓出了一种在意识形态性极强的军旅题材中深入探询个性心理空间的创作倾向。